佩尔特斯病伴干骺端囊肿

临床病例 08.07.2009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岁,女
作者: Sahin H, Argın M, Arkun R.Ege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 Radiology Department, Izmir, Turke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岁女孩因右髋关节疼痛被转诊接受评估。

影像学表现

一名4岁女孩,右髋部疼痛逐渐加重3个月,伴行走困难,患处未见发热或红斑。体格检查显示右髋关节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减低,走路时出现跛行而非正常步态。其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均在正常范围。右髋关节X线片可见股骨骺不规则并塌陷,同时在紧邻骺板区股骨干骺端后内侧可见透亮区,边缘轻度硬化且界限清晰(图1a,b)。骨盆MRI显示股骨头骺碎裂并塌陷,T1加权像上脂肪信号消失,提示右髋关节存在骨坏死(图2)。干骺端病变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反转恢复像上呈高信号,提示该区域存在液体或水肿。左髋关节则无异常发现(图3a,b)。根据影像学结果诊断为Perthes病,未行活检,仅采取限制负重的保守治疗。

病情讨论

佩尔特斯病(Perthes disease)是股骨近端骺的特发性缺血性坏死。该疾病主要发生在4-8岁的儿童,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约为5:1.3的比例。可以累及一侧髋关节,也可双侧受累,约占10-20%,但在女童中双侧受累较少 [1]。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跛行、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髋关节外展和内旋受限。近来的研究指出,血栓形成导致的凝血异常可能是本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2]。

影像学表现方面,Caffey [3]总结如下:
1.) 关节外侧软组织肿胀,
2.) 股骨骨核体积变小、向外移位、裂缝及骨折、扁平化与硬化,
3.) 骨骺内气体。

病变的进展和范围差异很大,可出现进一步压缩、崩解、碎裂和骺硬化,并伴随干骺端改变。还可见干骺端囊肿以及股骨颈增宽和缩短,这些都是本病的附加表现。干骺端囊肿通常位于股骨前方干骺端。虽然这是本病影像学表现的一个特征性部分,但关于干骺端透亮区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文献中有不同假说。有文献认为这是生长板紊乱,伴有骨骺板软骨突向干骺端延伸所致 [4]。Ponseti 提出,佩尔特斯病的病变是由通过骨骺板的异常应力所致 [5]。根据 Johnson 等人的研究,在股骨头发生骨坏死并塌陷后,异常应力会通过骨骺板传导,从而压迫干骺端毛细血管袢,阻碍正常的未钙化软骨吸收,残留的未钙化软骨就留存在干骺端。这些干骺端病变也可能并非软骨性质,而是干骺端囊肿、小梁骨碎裂、纤维或纤维脂肪组织、肉芽组织等 [6]。

在 Song 等人的研究中,30个处于无血管阶段的髋关节中,有33%在MRI上显示干骺端囊肿;在53个处于碎裂阶段的髋关节中,有60%显示干骺端囊肿 [7]。由此可见,干骺端囊肿并不少见,且常见于佩尔特斯病的后期。在本例中,干骺端囊性病灶也在碎裂阶段被发现。根据部分作者的观点,这些病变通常无需通过活检来证实其非肿瘤性或非感染性,但可能具有预后意义,与其后发生的严重股骨头及颈部畸形高度相关 [8]。尽管早期研究者将Legg-Calve Perthes病描述为股骨头疾病,但干骺端变化及随后出现的严重股骨头与颈部畸形表明,佩尔特斯病并不只是一种局限于股骨头的疾病。

鉴别诊断列表

莱格-卡尔维-佩尔特斯病伴干骺端囊肿。

最终诊断

莱格-卡尔维-佩尔特斯病伴干骺端囊肿

证书

对不起,我没有找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果您想翻译某段文本,请将其提供给我。

图像分析

骨盆X线片前后位(a)和青蛙侧位(b)视图

icon
骨盆 X 线前后位(a)与蛙式侧位(b)视图
icon
骨盆 X 线前后位(a)和蛙式侧位(b)视图

骨盆MRI,T1加权冠状位

icon
骨盆MRI,T1加权冠状位

骨盆MRI,轴向T2(a)和冠状位STIR(b)图像

icon
骨盆MRI,轴位T2(a)和冠状位STIR(b)图像
icon
骨盆MRI,轴向T2(a)和冠状STIR(b)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