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性颅骨骨质增生

临床病例 23.10.2009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6岁,女性
作者: Camerlinck M, Vanhoenacker FM, Pilate 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6岁女性,自出生时即患有脊髓脊膜突出,现出现右侧面神经麻痹。

影像学表现

患者出生时即患有脊髓脊膜膨出。该患者因神经缺陷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智力低下、截瘫和尿失禁。由于非交通性脑积水,童年时期曾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最近,她出现了右侧面神经麻痹。为排除面神经麻痹的中枢性原因,进行了脑部CT检查。
脑室腹腔分流管正确置入于右侧侧脑室。可见脑积水、小头畸形以及小脑扁桃体下移至扩大后的枕骨大孔处(未显示)。影像学上未发现右侧面神经中枢性麻痹的迹象(如出血、缺血或占位性病变)。本次检查最显著的发现是颅盖骨的弥漫性增厚。该增厚在额骨最为明显(增厚可达2.4厘米),还影响到顶骨、颞骨和枕骨,其他骨骼未受累。增厚本身表现为双板层的同心性层状扩张。颅盖骨增厚的形态以及儿时安置脑室腹腔分流管的病史,提示诊断为颅骨“真空性”增生(hyperostosis cranii ex vacuo)。这种情况与面神经麻痹的发生并无关联。

病情讨论

真空性颅骨增生(Hyperostosis cranii ex vacuo)可被定义为颅盖骨双层板(diploe)的弥漫性增厚。颅盖骨包括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其他颅骨不受影响。增厚与颅盖骨双层板的增宽有关,正如本病例所示。
该疾病最早于1965年由Emery在一例接受脑室分流手术的患者病例中进行描述。此后,已发表了数十例相关病例。在这些病例中,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时期因脑积水接受了脑室分流治疗并获得成功。另有一例出现在脉络丛凝固术后,一篇文献则提出该现象可能更为普遍,指出大脑大小的动态变化与颅骨厚度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在1938年至1967年期间对230例脑积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个系列研究中,在3年又2个月至8年又6个月的随访期内,发现了7例该病,故在接受脑积水治疗的患者中其发生率为3%。
有人提出其与脑积水严重程度、小头畸形、颅缝过早闭合以及颅内压偏低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在颅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颅内容物向外的压力会刺激颅缝处的膜内成骨。而在慢性颅内压偏低的情况下,颅盖骨的生长似乎主要发生在内板,从而导致双层板的增宽。
颅盖骨增厚的鉴别诊断包括愈合期佝偻病、严重的长期贫血、地中海贫血、颅干骺发育不良、Paget病、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及额内板增厚症。

鉴别诊断列表

因空腔引起的颅骨过度骨化

最终诊断

由真空导致的颅骨过度骨质增生

证书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具体英文内容。如果您想要翻译,请提供相应的英文文本。

图像分析

侧脑室水平的轴向CT扫描

icon
在侧脑室水平的轴向CT

弥漫性颅盖骨增厚

icon
颅盖骨弥漫性增厚

其他颅骨厚度正常

icon
其它颅骨厚度正常

在内听道水平的轴位CT扫描

icon
在内听道水平的轴位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