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8岁的男性患者遭受了一次急性踝关节内翻伤。该患者在急诊室就诊时表现为足部疼痛。体格检查显示在第五跖骨近端触诊时出现肿胀和压痛、活动范围受限,并伴有轻度发热。
普通X线片显示第5跖骨近端干骺端处有骨折线(图1)。患者接受了石膏固定并配合拐杖限制负重,需持续六周。两周后,患者自行拆除石膏并停止限制负重。由于持续疼痛,在第三周末进行了随访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折线扩大(图2)。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医生建议延长石膏固定时间。受伤后第8周,X线片显示严重废用性骨质疏松并请求MRI检查以排除Sudeck’s algodystrophy(图3)。MRI成像显示在骨折部位存在骨髓水肿,符合正常愈合过程(图4)。未发现Sudeck’s algodystrophy或骨不连的证据。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改善,在受伤后第10周请求进行CT检查,以排除骨不连或评估骨膜及骨髓内新骨形成的愈合进展(图5)。受伤后第12周的普通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正常进行中(图6)。受伤后第15周时,患者报告有轻微好转,但在活动时仍有持续疼痛,休息时偶尔出现疼痛。
第五跖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经常在运动损伤和摩托车事故中遇到。在近端粗隆 1.5 cm 范围内(干骺端-干骨端区域的横形骨折),位于腓骨短肌腱和腓骨第三肌腱附着点之间的骨折被定义为 Jones 骨折。
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对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无移位的 Jones 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用石膏或膝下靴固定,并严格限制负重至少 6 到 8 周,随后再额外限制负重 4 周。当骨折移位超过 3-4 毫米或成角大于 10º 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所有 Jones 类型骨折都应尽早行内固定手术,以确保最短的康复时间并迅速重返运动。Jones 骨折的特点是愈合时间长(可达 14-16 周)且具有较高的不愈合风险。延迟愈合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原因与该解剖区域的血供有限以及第五跖骨在所有跖骨中活动范围最广有关。Torg 分型已用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I 型骨折采用保守治疗;II 型骨折可视患者活动水平和需求决定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III 型骨折更易出现并发症,应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所有不愈合、缺血性坏死或长期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必须进行手术内固定。
琼斯骨折
(无任何英文内容可供翻译)
根据患者的足部X线片(部分图像可见:第5跖骨近端处存在横断线样低密度影像),可见第5跖骨近端的基底部-干骺端交界处呈横行或近似横行的骨折线,局部骨小梁中断,邻近软组织肿胀。骨折线明显位于第5跖骨粗隆远端1.5 cm左右的区域,提示该处为典型Jones骨折可能。未见明显的移位(或移位较小),局部软组织有肿胀,骨皮质完整性受到破坏但尚保留部分支撑。
MRI序列(如果已行MRI检查)提示在骨折线周围可有信号异常,局部骨质水肿信号以及软组织水肿信号增高。若行CT检查,可进一步鉴定骨折线走向及骨片分离程度。另外,图像所示足部关节面整体尚可,余跖骨与跗骨未见明显继发损伤征象。
结合患者年龄、受伤机制(踝关节内翻扭伤)、影像表现(第5跖骨近端干骺端交界处横行骨折线)及临床症状(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最符合的诊断为:
第5跖骨Jones骨折
Jones骨折由于局部血运较差和应力集中,愈合时间较长,并存在较高的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风险。若需进一步明确骨折分级或对骨折愈合进行监测,可进行MRI或CT扫描。
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FITT-VP)原则,即从基础的保护与制动期逐步过渡到负重及功能训练期。建议方案如下: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第5跖骨局部的疼痛及肿胀情况,若出现持续性或加重的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对骨质脆弱或合并其他疾患的患者,要在训练时注意动作幅度与运动强度的严格控制,必要时联合营养、理疗、药物等综合治疗,保证安全性与有效性。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由经治医师作出最终决策。
琼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