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巨细胞瘤

临床病例 17.02.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1岁,女性
作者: Marchetti M, Formicola A, Arena C, Di Giambattista A, Ortori S, Cappelli C, Bartolozzi C.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41岁女性出现局部下腰背痛逐渐加重,无直接创伤史。

影像学表现

一名41岁的女性患者出现了腰部严重疼痛、无力和活动范围受限,已持续一个多月,无直接外伤史。腰骶MRI(图1)显示第5骶化椎塌陷,表现为弥漫性增大,且部分被在T1/T2加权图像上低信号、在STIR序列上高信号的组织所替代,累及椎体、椎弓根及部分椎板,但未侵入椎管。
CT检查证实了L5椎体和椎弓根的塌陷及弥漫性增大,由于一个大的溶骨性病变导致皮质普遍变薄(图2、3)。椎体被实质样组织所替代,该组织在对比剂注射后呈强化,尤以静脉期更明显(图4)。CT引导下活检(图5)及病理学分析证实了本病变为巨细胞瘤。

病情讨论

巨细胞瘤(GCT)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骨肿瘤,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4%~9.5%,占良性骨肿瘤的18%~23%。GCT通常为良性且孤立存在,并且在本例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然而,已有报告显示可出现多发病灶,且5%~10%的病灶可能为恶性。
GCT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远端,其次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骶骨和肱骨近端。
椎体受累相当罕见。大多数这类病灶发生在骶骨,其次依次为胸椎、颈椎和腰椎。脊柱病变表现出更高的女性偏好,常见于患者的第二至第四个十年。病变通常累及椎体,并呈离心性生长。该病一个重要特征是能跨越骶髂关节或穿过椎间隙。
GCT的X线表现通常为溶骨性病变并伴有皮质膨胀,也可呈纯溶骨性表现。X线检查几乎总能观察到骨皮质变薄。
CT和MR成像可以更好地展示GCT并进行分期。
CT可显示肿瘤无钙化且缺乏硬化缘,并可更好地发现骨皮质变薄、病理性骨折及骨膜反应。
在MR检查中,肿瘤通常表现为界限清晰,在T1加权像上为低至中等信号强度。高信号区域可能提示近期出血。更具体地说,大多数脊柱巨细胞瘤在T2加权像上呈低至中等信号强度,这种表现可能与含铁血黄素沉积和高胶原含量有关。虽然这并非脊柱巨细胞瘤所独有,但对此类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因为大多数其他脊柱肿瘤(转移瘤、骨髓瘤、淋巴瘤及脊索瘤)在长TR的MR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信号。病灶的强化反映其血供。还可见囊性区域、出血灶、液-液平面,以及周边低信号伪包膜。
脊柱GCT应彻底切除;但由于其解剖位置原因,通常只能行瘤内切除。累及椎管和椎旁间隙的病灶复发率稍高。由于存在肉瘤样转变的风险,放射治疗应保留给无法完全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鉴别诊断列表

腰椎巨细胞瘤

最终诊断

腰椎巨细胞瘤

证书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具体的英文内容后再尝试翻译。

图像分析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磁共振

icon
核磁共振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
icon
磁共振
icon
磁共振
icon
磁共振
icon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引导下活检

icon
CT引导下活检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CT(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