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隧道囊肿

临床病例 21.02.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2岁,男性
作者: Madden M, Wong IK, Munk PL, Kelly MJ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42岁白人男性,曾进行右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右胫骨近端前侧出现无痛性肿块。

影像学表现

初始超声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由低回声到无回声混合性质的包块,大小为2.6 x 1.4 x 3.2 cm。其位置在胫骨结节及髌腱附着点的远端,包块有一个无回声的颈部,与胫骨皮质相邻。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该包块不可压缩。

后续MRI显示胫骨隧道内存在囊性病变,向隧道远端延伸进入皮下组织,该病变于胫骨隧道内向近端延伸至胫骨平台水平。未见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失败的证据。

病情讨论

前交叉韧带(ACL)隧道囊肿是ACL修复后已知的并发症 [1-9]。 它是一种囊性病变,通常与胫骨隧道相通。 如果囊肿通过隧道突入胫骨前方皮下较薄的组织,患者通常会出现可触及的包块。 该病在ACL重建患者中的估计发生率为1.4-2.2% [2, 6]。 手术后的起病时间范围为1至44个月 [6]。

ACL隧道囊肿的病因尚不清楚,已有几种可能的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外伤导致移植物撕裂或移植物坏死,随后在隧道内形成滑膜化通道,最终形成囊肿 [2, 5]。 第二种理论认为,移植物内部的微动导致其改建不完全,从而形成滑膜化通道。 第三种理论则提出隧道对移植物而言过大,从而导致小腿前方与膝关节之间出现直接连通 [5]。

一项针对22人的小型前瞻性研究发现,术后第一年有64%的患者在胫骨隧道内出现积液。 大部分积液在18个月时消退,且没有任何一个液体填充的隧道发展成为囊肿 [5]。

超声检查时,最常见的表现是在骨皮质前方出现薄壁的低回声囊肿。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应无血流信号。

在MRI上,可见一个囊性结构,通常与胫骨隧道相通。 MRI是最佳的成像方式,因为它能显示囊性病变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连通情况,并且可发现其是否与膝关节相通。

目前,文献中尚无对于胫骨隧道囊肿管理的一致意见。 囊肿切除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重点是当患者出现症状或移植物失效时,应进行切除。 明确囊肿是否与膝关节相通至关重要。

不相通的囊肿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硬件下方的移植物局部坏死所致。 这类囊肿可以通过切除来治疗。 而相通的囊肿则需要更彻底的清创与植骨 [6]。

鉴别诊断列表

ACL重建后出现ACL隧道囊肿。

最终诊断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出现ACL隧道囊肿

证书

抱歉,我并未收到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请您提供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以便我能准确地进行翻译。

图像分析

超声

icon
超声
icon
超声
icon
超声波
icon
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