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性转女性跨性别患者,2个月来右髋部疼痛逐渐加重。
最初的髋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随后进行的 Tc-99m MDP 骨扫描在即刻血流相和血池相图像中显示右侧股骨近端放射性摄取增高。在延迟相图像中,右侧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头,呈强烈增高的放射性摄取。
骨盆 MRI 显示右侧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头处存在明显水肿,并延伸至股骨颈。未见骨折或股骨头塌陷的证据。
关节穿刺结果阴性,排除了感染。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得到缓解。
在 1.5 年后进行的随访 Tc-99m MDP 骨扫描显示,右侧股骨头及股骨颈区域的放射性摄取有所减低。
在骨扫描后 4 个月进行的 MRI 检查显示,先前所见的右侧股骨头及股骨颈水肿已完全消失,骨髓外观正常。同时进行的骨盆 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TOH)是一种罕见疾病,文献中约有200例病例报道。它通常影响中年男性和孕妇。患者表现为相对急性起病的髋关节疼痛。大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通常包括减重保护负重)后,可在6个月至2年内恢复 [1-4]。
TOH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理论认为这可能是早期、可逆转的骨坏死。因此,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上,将其与早期骨坏死区分可能较为困难。TOH可能代表一种称为“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征”的较广泛临床实体中的一个亚组 [3]。
TOH的鉴别诊断包括早期骨坏死以及软骨下骨折。在临床上,感染性或炎症性关节病也应纳入鉴别诊断。
X线片通常在早期可能无异常表现。受累侧股骨头和颈部可能可见弥漫性骨质减少。
Tc-99m MDP骨扫描的表现可能因疾病所处阶段而异。通常可见股骨头显著的摄取增高,股骨颈的摄取增高程度相对较低。骨扫描常在症状出现1-2年后恢复正常。
MRI表现同样显示股骨头内明显的水肿信号,股骨颈内则较少。这些表现最佳见于STIR和T1加权序列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未能充分保护髋关节,可能发展应力性骨折,应在MRI上排除这一情况。
右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1. X 线平片:
● 患侧(右侧)股骨头轮廓大体完整,关节面无明显塌陷或明显骨折线。
● 可见患侧股骨头及颈部轻度弥漫性骨质疏松征象,但边界不清,软组织无明显肿胀。
2. MRI(T1、T2/STIR、冠状、矢状及轴位序列):
● 右侧股骨头呈明显异常信号,STIR 序列上可见高信号(髓内水肿),T1 呈相对低信号;股骨颈区亦可见相对较淡的水肿信号。
● 软骨面尚完整,未见明显软骨下骨折线。
● 无明显关节积液增多,但关节周围软组织可见轻微反应性改变。
3. 骨扫描(Tc-99m MDP):
● 右侧股骨头放射性摄取增高,其在骨颈部区域也有相对增高,但以股骨头为主。
● 无明显其他部位广泛病灶或异常摄取。
基于患者症状(2 个月以来不断加重的右侧髋关节疼痛)、影像学表现(尤其是 MRI 上骨髓水肿样改变、Tc-99m MDP 骨扫描股骨头摄取增高)以及患者的年龄背景,考虑的潜在诊断包括:
1. 暂时性髋关节骨质疏松(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
● 好发于中年男性或孕期女性,但也有报道出现于其他特定人群。
● 主要特征是股骨头弥漫性骨髓水肿,可伴有骨质疏松表现。
● 一般临床症状可在数月至一年半内逐渐缓解。
2.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
● 可表现为髋部疼痛与 MRI 上的股骨头信号异常,但通常会在后期出现软骨下线或塌陷。
● 影像鉴别点在于是否存在典型坏死带、类圆形软骨下线等。
3. 软骨下骨折或隐匿性骨折
● 呈现剧烈疼痛,MRI 可见水肿信号,需注意排除明显的骨折线或形变。
4. 感染及炎性关节病变
● 一般伴有关节腔积液增多、实验室炎症指标升高,但仍需在鉴别诊断中予以注意。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男性到女性跨性别者,30 岁,近期并无明显外伤或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史),MRI 与 X 线所示的右股骨头及颈部骨质水肿/疏松征象,以及骨扫描明显摄取增高而无典型塌陷或坏死帯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暂时性髋关节骨质疏松(TOH)。
目前尚无影像学上支持典型早期坏死带或塌陷迹象,也无明确显示软骨下骨折线或明显炎症损害。因此倾向排除早期髋关节坏死与严重软骨下骨折。
1. 保守治疗:
● 对于暂时性髋关节骨质疏松,常规采取减负荷或部分负重活动,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股骨头应力性损伤。
● 疼痛可在必要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其他镇痛药物对症处理。
● 若骨质疏松程度明显,可考虑补充钙剂与维生素 D,并根据情况可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以改善骨代谢。
2. 观察与随访:
● 一般在 6 个月至 1 年内,症状可逐渐缓解,影像学表现也可逐步恢复正常。
● 可于 3~6 个月后复查 MRI 或 X 线,监测股骨头是否出现骨小梁修复、塌陷或进展其他病变的迹象。
3. 康复运动处方(遵循 FITT-VP 原则):
● 运动频率(Frequency):每周 3~5 次。
● 运动强度(Intensity):初期以轻度活动为主,避免对髋关节产生大负荷冲击;可先从关节活动度练习、低强度肌力训练开始。
● 运动时间(Time):每次 20~30 分钟,循序渐进延长至 40 分钟左右。
● 运动方式(Type):
- 非负重或低负重训练:如游泳、坐姿或半卧姿下的下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弹力带轻度阻力训练等。
- 温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在疼痛允许范围内进行髋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度训练,增强关节灵活度。
● 运动进阶(Progression):根据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程度,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与时间,切忌过快加大负荷。
● 注意事项:
- 对于骨质有疏松风险或髋关节存在水肿温痛的症状者,应谨慎控制活动量,并严防跌倒。
- 若疼痛加重或出现明显不适,应暂停或减少负荷并及时复诊。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与病史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患者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遵循专科医生或骨科医师的进一步检查及个体化治疗建议。
右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