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7岁女性在进行大量举重训练48小时后,因右臂和前臂疼痛和酸痛到急诊科就诊。体格检查显示,右臂和前臂均肿胀且触痛,但活动度和感觉均保持正常。肌酸激酶(CK)水平正常。
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肱桡肌出现弥漫性肿胀和回声增强,同时在上臂远端及前臂近端的邻近皮下组织出现增厚和水肿。随后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与前述一致,显示肱桡肌弥漫性肿胀,肌腹出现弥漫性水肿,在STIR序列中可见肌纤维呈弥漫性高信号。
背景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一种与身体活动相关的过度使用性损伤,被认为是导致运动表现受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为解释这一情况,目前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乳酸理论、肌肉损伤理论以及炎症理论 [1-3]. 目前普遍认为这一主要机制与离心性运动以及不熟悉的运动活动有关。事实上,对离心负荷肌肉组织进行活检分析显示,肌原纤维结构的完整性丧失以及肌原纤维中肌节破坏,从而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1,4].
临床视角
临床体征和症状各不相同,包括肌力下降、酸痛、僵硬或肿胀,常常伴随邻近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小。症状通常在运动后 6-12 小时开始出现,并于 48-72 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轻并在 5-7 天后消失 [1,3]。这种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与一般的肌肉拉伤不同,后者的疼痛通常会立即出现。可能出现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但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的肌肉功能损伤 [3].
影像学视角
DOMS 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与肌肉拉伤相似,难以区分 [3]. 在超声检查中,DOMS 表现为肌肉内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区域,肌肉大小增大,同时伴有轻微的充血 [1,3].
在 MRI 中,肌肉水肿在对液体敏感的序列(T2 和 STIR)中表现为受累肌肉的高信号,且早期可能出现筋膜周围积液。DOMS 并无可见的纤维破裂或撕裂。已有报道指出,在严重症状出现与 MR 图像上出现最大信号异常强度之间可能存在延迟。在对液体敏感的 MR 图像中,异常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间可长达 80 天 [1,3].
预后
DOMS 通常会在几天或几周后自行消失。 已有多种治疗方法被提出,例如冷疗、按摩、主动运动、紧身衣、针灸、拉伸、肌内效贴、泡沫轴以及电刺激等 [4].
要点总结 / 主要教学提示
目前认为,DOMS 的主要机制与离心运动以及高强度且不熟悉的体育活动有关。其体征和症状在 48-72 小时达到峰值,通常会在几天或几周后自行消退。MRI 被认为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式。然而,在合适的临床背景下,超声同样能提供有助于诊断的影像学特征。
已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
基于当前提供的超声与MRI图像,可观察到受累肌肉内较为弥散的高信号或高回声改变,且局部肌肉轻度增厚,但无明显肌纤维结构中断或断裂征象。具体表现包括:
总体而言,未见明显肌腱撕裂、骨折或软组织大范围损伤征象。影像学改变以肌肉水肿、轻度增厚为主,符合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常见的成像表现。
结合患者的年龄(17岁)、近期高强度或不熟悉的力量训练史、症状于48小时后达峰、临床检查与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纤维断裂迹象、CK值正常等要素,可判断最可能的诊断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基于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特性,一般无需特别侵入性治疗。以下为具体建议: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现有资料和图像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当面评估与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至医院就诊。
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