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半月板桶柄撕裂

临床病例 24.06.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1岁,男性
作者: Hatem F, Huysse W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1岁的男子在工作中遭受了严重的右膝扭转伤后,被送往急诊科。临床检查显示膝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活动时疼痛,并在外侧关节间隙处有压痛。

影像学表现

急诊科的常规X线检查未见异常。在3T MRI(TrioTim Siemens,德国埃尔兰根)上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检查。矢状位质子密度和T2加权图像显示中度关节积液。在冠状位和矢状位T2图像上可见内侧半月板前角及体部的小放射状撕裂。显示外侧半月板后角发生篮柄撕裂并完全前方脱位。在两个矢状位序列中均可见缺失“蝴蝶结征”和“空半月板征”。额外的矢状位3D质子密度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了前移位的后角,其位于正常的前角附近,从而形成“双前角征”。常见于内侧半月板篮柄撕裂的经典“双PCL征”并未出现。

病情讨论


半月板在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缺少正常的半月板会导致加速且不可逆的退变。桶柄状撕裂是半月板的一种重要且并不少见的损伤类型,约占全部半月板撕裂的10%到26%,且更常见于内侧。其常见于年轻人,多因运动相关的创伤所致。与其他类型的半月板损伤相比,桶柄状撕裂更常见于先前正常的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为纵向或斜行撕裂,并伴有一个已移位且仍附着于半月板的碎片。移位的碎片是造成桶柄状半月板撕裂症状的主要原因。诊断伴有移位半月板碎片的半月板撕裂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需要进行手术以重新固定或移除。已经有一组MRI征象被报道用于诊断这类撕裂。其中,双后交叉韧带(PCL)征、关节间窝碎片征、翻转半月板征和缺失领带弓征较为人所熟知。其他征象包括双前角征(或双三角征)、不成比例的后角征、缺失半月板征以及冠状面截断征。如果在MRI检查中出现三个或更多这种征象,应高度怀疑桶柄状撕裂。
双PCL征指一个半月板碎片位于后交叉韧带的前下方并与其平行,使其外观仿佛出现了双重PCL。关节间窝碎片征指出在关节间窝内出现一个碎片,类似于双PCL征,但并不与PCL平行,也不在同一矢状面上。缺失领带弓征表示在连续的周边矢状位MRI图像上仅可见一个或根本没有半月板体段。翻转半月板征是指一个前移的三角形半月板碎片位于原生前角之上,导致前角看起来增大,高度超过6毫米。如果移位的半月板碎片紧贴于原生前角之后,则称为双前角征。不成比例的后角征指在矢状位MRI的中央切面上,后半月板角比周边切面更大,被认为提示前角碎片后部或中央移位。缺失半月板征指整个半月板都被移位。在冠状面上,半月板的垂直截断被称为冠状面截断征。

鉴别诊断列表

前移位的外侧半月板桶柄撕裂

最终诊断

前方移位的桶柄型外侧半月板撕裂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

icon
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

矢状位 3D 质子密度加权 FSE 序列,带脂肪抑制,各向同性体素大小为 0.6 mm

icon
矢状位,3D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带脂肪抑制,等体素尺寸为0.6 mm

矢状位,三维质子密度加权FSE序列(带脂肪抑制),横断面重建

icon
矢状位,3D质子密度加权FSE序列(脂肪抑制),横断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