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反应性骨膜炎 (ECR 2010 当日病例)

临床病例 27.12.201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1岁,女性
作者: Llopis E, Belloch ERadiology Department, Hospital de la Ribera, Valencia, Spai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41岁女性小提琴演奏者因第四指肿胀和疼痛前来就诊。

影像学表现

普通X线片显示第4指软组织肿胀,近节指骨外侧表现为密度增高、钙化及骨膜旁-骨膜反应(Fig. 1)。
超声检查在横断面和纵断面上显示钙化的软组织肿块(Fig. 2)。
MRI显示在近节指骨掌侧和尺侧可见界限不清的软组织肿块,伴有骨膜旁-骨膜不规则异位钙化,并有明显的软组织水肿包绕该病变。骨皮质完整,且与骨髓无连续关系。在FSE T1加权像上,病变信号与肌肉等信号或略高信号(Fig. 3),在脂肪抑制的FSE序列中病变呈高信号(Fig. 4),而梯度回波序列则清晰显示层状不规则的骨膜钙化性肿块(Fig. 5)。注射钆剂后可见明显强化(Fig. 6)。
MDCT证实了钙化性骨膜肿块增生,但未累及骨皮质(Fig. 7)。

病情讨论

增生性反应性骨膜炎是一种罕见的骨病变,最常见于手和足的长管状骨。它也被称为Nora病变、侵袭性增生性骨膜炎或异常软骨瘤样增生(BPOP)。它是包括增生性反应性骨膜炎和炮台样骨瘤(turret exostosis)在内的反应性病变谱系的一部分。
临床上,患者表现为手指肿胀、中度疼痛和与轻微创伤相关的红斑。
其在右手的高发病率以及主要位于近节指骨的特点,提示其可能由创伤或微创伤引起。
放射学表现显示骨增生、异位骨化紧邻皮质骨,与其骨髓无连续性,同时皮质完整但软组织发生改变。
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变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首先是伴有轻微骨软骨增生的反应性骨膜炎,然后出现骨和化生软骨形成,最终形成成熟的骨化并带有软骨帽。放射学上也可依不同阶段观察到从细微的软组织钙化或骨膜肿块到有蒂的骨性结构的形成。
其独特的放射学特征可与膜旁骨肉瘤或软骨肉瘤等骨肿瘤相鉴别,通常不需要进行活检。

鉴别诊断列表

侵袭性反应性骨膜炎
尤文肉瘤
旁骨性骨肉瘤
皮质旁软骨瘤
骨化性肌炎

最终诊断

侵袭性反应性骨膜炎

证书

没有提供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手部平片

icon
手部平片
icon
手部普通X光片

超声,横断面和纵断面

icon
超声,横断面及纵向平面
icon
超声,横断面和纵断面

第四指的磁共振成像。轴位T1加权图像。

icon
第四指的 MRI。轴向 T1W 图像

矢状位FSE脂肪抑制图像

icon
矢状位 FSE 脂肪抑制图像

矢状位梯度回波图像

icon
矢状位梯度回波图像

对比增强后轴位T1加权图像

icon
对比增强后轴位T1加权图像

多排探测器CT图像

icon
多排螺旋CT图像
icon
多排探测器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