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手指指骨的骨巨细胞瘤

临床病例 04.10.202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2岁,女性
作者: Bunchhin Huy 1, Youssef Al Hmada 2, Robert W. Morris 2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2岁的女性,无显著既往病史,左手中指疼痛和肿胀已持续13个月。体格检查显示中指近端指骨呈梭形肿胀,无创口或红斑。手指感觉正常,但手指屈曲中度受限。

影像学表现

左手的X线片显示,中指近端指骨存在一个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并可见内部骨隔。该病变延伸至指骨近端。于病变的掌侧可见大面积皮质破坏。

MRI显示一个膨胀性、分叶状的骨髓内病变,在STIR序列上呈中度高信号,并伴有低信号的内部隔膜。该病变在T1序列上信号略高于肌肉,并呈弥漫性不均匀强化。尽管掌侧皮质破坏,肿物并未侵犯周围软组织。

超声引导活检的图像显示,活检针位于一个均匀的中等回声肿物之中。

组织病理学图像显示大量多核破骨样巨细胞,周围被单核肿瘤细胞包绕。

病情讨论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局部侵袭性、很少转移的良性骨性肿瘤。组织学上,GCT 的特点是具有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新生单核基质细胞 [1]。至少 95% 的 GCT 存在 H3F3A 基因突变。不到 10% 的巨细胞瘤会发生恶性转化。

大多数 GCT 发生于 20-45 岁患者,略多见于女性。疼痛和肿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GCT 最常见于四肢大长骨的骨端(股骨、胫骨、肱骨、桡骨)。发生于手部的 GCT 占所有 GCT 的不到 5% [2],也占手部所有原发性肿瘤的不到 5% [3]。

由于巨细胞的破骨作用,放射学上 GCT 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并可出现骨皮质膨胀和破坏。皮质内侧缘的起伏可导致内部分隔/小梁样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活性,GCT 周边常缺乏明显硬化。若无病理性骨折,骨膜反应并不常见。

在 MRI 上,GCT 的表现并无特异性。T1 和 T2 信号强度可变,取决于先前出血或纤维化中含有的含铁血黄素成分。动脉瘤样改变区域可能存在液液平面。对比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会呈现强化。

GCT 可通过刮除术进行治疗,如本例所示。使用含唑来膦酸的骨水泥填充有助于预防局部复发。约有 15%-50% 的 GCT 在刮除后出现局部复发。

已获得患者关于发表的书面知情同意。

鉴别诊断列表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软骨内瘤
非典型软骨瘤
软骨肉瘤

最终诊断

骨巨细胞瘤

图像分析

(无可翻译的内容)

icon
中指的正位 (PA) 和侧位 X 线片显示,近端指骨有一个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并带有内部骨质 se

很抱歉,但我目前没有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需翻译,请提供具体的英文文本。

icon
冠状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一个略高于骨骼肌信号的扩张性病变。

(无翻译内容)

icon
矢状位 STIR 图像显示一个信号不均匀增高的病灶,并伴有低信号的内部分隔。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icon
冠状位和轴位T1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图像显示病灶范围广泛且呈不均质强化。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超声图像显示病变内有一根活检针,病变呈现均匀的中等回声。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组织病理学图像(H&E,200倍)显示在单核细胞背景中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黑色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