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3岁的男孩,是一名精英足球运动员,出现左脚外侧的局部疼痛。疼痛在负重或跑步时加重,阻碍了他迅速重返运动。病史显示,患者在入院前一周曾发生足部内翻损伤。
体格检查显示第5跖骨近端肿胀并触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且有轻度发热。他最初被诊断为踝关节扭伤,并接受了石膏固定和限制负重3周的治疗。患者自行拆除石膏并停止了负重限制,尽管持续疼痛,仍然参加了球队的剧烈训练。超声检查显示第5跖骨骨骺片段化(图1)。平片证实第5跖骨近端撕脱性骨折(图2)。结合患者的病史、不顾症状的过度使用活动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牵张性骨骺炎-骨折。患者随后接受了6周石膏固定并严格限制负重;在拆除石膏4周后,获准恢复所有体育活动。
骨骼尚未完全成熟的患者所表现的损伤类型与成人不同。幼年骨骼所承受的重复应力可能导致过度使用性损伤和应力性骨折,这些在儿科运动员中更为独特 [1-4]。肌腱附着点或牵张性骺(apophyses or traction epiphyses)存在于肌肉与肌腱的附着点处,对骨骼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结构由一列列生长软骨组成,负责将肌腱与骨骼连接在一起 [1-4]。由于骨骼肌与肌腱比骺板更能抵抗应力,因此重复性微创伤或大创伤可能导致骺撕脱,如果不加以治疗,则会发展为慢性牵张性骺炎 [1, 3-4]。为维持外侧Lisfranc关节稳定性而存在的复杂韧带和肌腱结构(包括背侧、跖侧的骰骨-跖骨韧带、趾间韧带、关节囊韧带、腓骨短肌肌腱以及足底腱膜的外侧束)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的牵张性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6]。然而,撕脱性骨折与骺炎主要是临床诊断而非放射学诊断。次级生长中心的延迟成熟在没有临床症状时不应与牵张性骺炎或撕脱性骨折混淆 [3-7]。正常的第五跖骨骺(与发育中骨骼的众多骨化中心一样)可能呈碎片化。将这一正常变异与急性撕脱损伤区分的依据是临床病史、检查结果与体格检查。碎片化骺的形态也可以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作为正常变异的Os vesalianum,也应与急性或慢性撕脱性损伤相区分。此小骨片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缺乏症状都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3-7]。
我们的患者遭受了一次内翻性损伤,当时被认为是踝关节扭伤。与踝关节扭伤相同的损伤机制(内翻加跖屈)以及相同的治疗方案可能解释了在医学文献中急性骺部损伤发病率较低的原因 [3-7]。本病例的独特之处在于,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对该急性骺部损伤进行超声检查的报道。在常规运动医学影像中,小关节的超声检查近年来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能以与MRI相当甚至更高的准确度检测并评估创伤性损伤 [8]。
第五跖骨骨骺撕脱性骨折
根据提供的X光及超声影像可见,第五跖骨基底部外侧存在明显的骨骺区结构。该区域在超声下可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有轻微的分离或断裂征象,提示可能存在骨骺处的撕脱或牵拉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及青少年在第五跖骨基底部有一个正常的生长板(骨骺),通常可呈现分解样外观,但超声和X线同时提示在此处存在软组织牵拉迹象,且临床上与翻转(内翻)扭伤机制吻合,因而高度怀疑为急性骨骺撕脱性损伤或牵拉性骨骺炎。周围软组织间隙或局部轻度肿胀,尚未见明显骨折线延伸至关节面。临近关节面未见显著错位。
结合患者年龄、运动类型(足球运动员)、临床症状(外侧足部疼痛、负重加重且与足翻转扭伤相符)、影像学所见(第五跖骨基底骨骺区的局部撕脱迹象),最可能的诊断为:
“急性第五跖骨基底部牵拉性骨骺损伤(撕脱性损伤)。”
以上报告仅基于现有影像与临床信息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医学参考。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专科医生面诊后综合决定。本报告不能替代线下的面诊或专业医疗意见。
第五跖骨骨骺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