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7岁男性因左侧臀部疼痛持续一个月且症状严重加重来就诊。
大腿上段的普通放射线片显示在股骨后方邻近部位出现一处矿化密度(图1)。未见潜在的骨膜反应或邻近皮质的侵蚀。粗线在侧面可见。CT显示在左股骨近端粗线上臀大肌附着处存在不规则、无定形的钙化灶,无相关软组织肿物,也无邻近液体集合(图2)。
钙化性肌腱炎通常是一种疼痛性疾病,病因不明,其特点是肌腱内沉积了矿化不良的羟基磷灰石(一种结晶形式的磷酸钙),最常见于肩袖肌腱。虽然并不总是有症状,但钙化性肌腱炎通常会引起疼痛和炎症。
据推测,钙化性肌腱炎经历四个临床病理阶段:
1. 成形期(Formulative):由于未知诱因,部分肌腱发生纤维软骨样转变,并在转变的组织中沉积粉笔状的钙化物。
2. 静止期(Resting):当钙化沉积形成后,进入静止期,此阶段可有疼痛也可无疼痛,亦可能出现机械性症状。
3. 吸收期(Resorpitve):由于钙化沉积处血运增加,继而产生炎症反应。巨噬细胞与多核巨细胞尝试吸收钙化沉积。此时钙化沉积的性状类似牙膏状,可渗漏至邻近组织(包括滑囊),从而导致疼痛症状。
4. 钙化后期(Postcalcific):一旦钙化沉积被吸收,成纤维细胞会重建肌腱的胶原纤维排列。
已有文献报道了两种类型的钙化:一种是边界清晰的局灶性、均匀钙化沉积,另一种是边缘不清的弥漫性、无定形钙化沉积,后者更常与吸收期相关,也更易出现症状。虽常表现并不明显,但普通X线平片可能在肌腱附着的典型部位显示钙化沉积。CT、超声和MRI可用于明确钙化部位、分布及形态,与邻近肌腱的关系和完整性,以及相邻骨组织内的任何炎性反应。
已有多篇报道指出,在臀大肌附着处(1-3)可出现钙化性肌腱炎,这在该疾病中并不常见。在此部位出现的钙化性肌腱炎可伴有非典型及侵袭性表现(4),对于不熟悉这一诊断的人来说,常被误以为是类似表面骨肉瘤等侵袭性病变。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锻炼及物理治疗,并可使用镇痛药和抗炎药进行对症治疗。抽吸冲洗术(barbotage)并注射类固醇和局部麻醉剂已被证明有较好效果(5)。对于顽固病例亦可采取手术治疗。
在合适的临床背景下,若影像上表现典型,则通常很少需要鉴别诊断。然而影像学表现也可能不典型,且钙化沉积可能造成其下方骨质侵蚀。在此类情况下,可通过CT和MRI对这些病变进行进一步评估。
臀大肌附着处钙化性肌腱炎
暂无可翻译内容。
从提供的左侧骶髂区及股骨近端X光片和CT图像上,可见左侧臀部软组织内存在高密度影,形态较为局限,边界部分清晰,呈钙化样改变,定位于臀大肌腱止点附近区域。
在X线片上,可观察到局部软组织内存在局部钙化影,但与骨皮质分界尚清。
CT横断面和冠状位重建图像显示钙化灶与附近筋腱起止点关系密切,且于周围软组织中可见不同程度的密度变化,提示局部炎性反应或渗出。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新生骨反应。
综合患者年龄(57岁,男性)、症状(进行性左侧臀部疼痛1个月)、影像学表现(肌腱附着处明显钙化影,周边软组织炎性反应),最可能的诊断是 臀大肌腱的钙化性腱炎(Calcific Tendinitis of the Gluteus Maximus Tendon)。 若临床上有疑虑,可进一步行MRI加权序列检查或动态超声评估局部软组织与肌腱损伤程度,必要时可考虑影像引导下抽吸/穿刺操作以确诊。
1. 保守治疗:
· 建议先行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避免过度负重及反复刺激疼痛部位。
· 可根据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其他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 局部理疗(如热敷、超声理疗等)可促使血运增加,加快修复。
· 若症状明显,可考虑在影像引导下行局部冲洗或“针刺抽吸”(barbotage),同时结合局部麻醉及类固醇注射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2. 手术疗法:
· 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持续或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顽固病例,可考虑手术清除钙化物并修复受损腱组织。
· 手术时机及方式需综合影像学评估结果、疼痛程度和患者自身意愿决定。
3. 康复/运动处方:
在疼痛缓解后或配合保守治疗过程中,应逐步恢复髋关节及臀部肌群的功能。可参考下列原则(FITT-VP)进行康复训练:
① 运动类型(Type):以不增加局部疼痛为原则的基础功能训练为主,如坐姿或仰卧位下的髋关节主动活动、弹力带或低负荷的臀部肌群收缩练习。
② 运动频率(Frequency):每周3~5次,根据疼痛及疲劳情况调整。
③ 运动强度(Intensity):初期以低强度为主(如小阻力弹力带训练),每次锻炼不超过30分钟,逐渐增加阻力。若出现疼痛加重,应及时减量或暂停。
④ 运动时间(Time):30分钟左右为宜,分组完成(如5~10分钟/组),间隔休息1~2分钟。
⑤ 运动方式进阶(Progression):待疼痛缓解、肌力与活动度有所恢复后,可逐步加强肌力训练(中等阻力弹力带或小重量负重),并引入功能性动作训练(如轻度下蹲、髋伸展练习)。
⑥ 运动总量(Volume):根据个人恢复情况和疲劳度进行增减,保持规律监测痛感及关节活动度。
在训练过程中,若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暂停并咨询康复科或主治医师,以确保安全性。对于伴有骨质退变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维持低冲击性、低负荷的运动方案,并定期随访。
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疗意见。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臀大肌附着处钙化性肌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