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止点的钙化性肌腱炎

临床病例 23.11.201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7岁,男性
作者: Murphy DT, Korzan JR, Ouellette HA, Munk PL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7岁男性因左侧臀部疼痛持续一个月且症状严重加重来就诊。

影像学表现

大腿上段的普通放射线片显示在股骨后方邻近部位出现一处矿化密度(图1)。未见潜在的骨膜反应或邻近皮质的侵蚀。粗线在侧面可见。CT显示在左股骨近端粗线上臀大肌附着处存在不规则、无定形的钙化灶,无相关软组织肿物,也无邻近液体集合(图2)。

病情讨论

钙化性肌腱炎通常是一种疼痛性疾病,病因不明,其特点是肌腱内沉积了矿化不良的羟基磷灰石(一种结晶形式的磷酸钙),最常见于肩袖肌腱。虽然并不总是有症状,但钙化性肌腱炎通常会引起疼痛和炎症。
据推测,钙化性肌腱炎经历四个临床病理阶段:
1. 成形期(Formulative):由于未知诱因,部分肌腱发生纤维软骨样转变,并在转变的组织中沉积粉笔状的钙化物。
2. 静止期(Resting):当钙化沉积形成后,进入静止期,此阶段可有疼痛也可无疼痛,亦可能出现机械性症状。
3. 吸收期(Resorpitve):由于钙化沉积处血运增加,继而产生炎症反应。巨噬细胞与多核巨细胞尝试吸收钙化沉积。此时钙化沉积的性状类似牙膏状,可渗漏至邻近组织(包括滑囊),从而导致疼痛症状。
4. 钙化后期(Postcalcific):一旦钙化沉积被吸收,成纤维细胞会重建肌腱的胶原纤维排列。

已有文献报道了两种类型的钙化:一种是边界清晰的局灶性、均匀钙化沉积,另一种是边缘不清的弥漫性、无定形钙化沉积,后者更常与吸收期相关,也更易出现症状。虽常表现并不明显,但普通X线平片可能在肌腱附着的典型部位显示钙化沉积。CT、超声和MRI可用于明确钙化部位、分布及形态,与邻近肌腱的关系和完整性,以及相邻骨组织内的任何炎性反应。

已有多篇报道指出,在臀大肌附着处(1-3)可出现钙化性肌腱炎,这在该疾病中并不常见。在此部位出现的钙化性肌腱炎可伴有非典型及侵袭性表现(4),对于不熟悉这一诊断的人来说,常被误以为是类似表面骨肉瘤等侵袭性病变。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锻炼及物理治疗,并可使用镇痛药和抗炎药进行对症治疗。抽吸冲洗术(barbotage)并注射类固醇和局部麻醉剂已被证明有较好效果(5)。对于顽固病例亦可采取手术治疗。

在合适的临床背景下,若影像上表现典型,则通常很少需要鉴别诊断。然而影像学表现也可能不典型,且钙化沉积可能造成其下方骨质侵蚀。在此类情况下,可通过CT和MRI对这些病变进行进一步评估。

鉴别诊断列表

臀大肌止点钙化性腱炎
骨化性肌炎
肿瘤

最终诊断

臀大肌附着处钙化性肌腱炎

证书

暂无可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X线摄影

icon
X线摄影

放射摄影

icon
放射摄影
icon
放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