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岁、HIV 阴性的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者因左脚趾疼痛就诊。他发热且身体状况欠佳。检查发现第一跖趾关节处有红斑和压痛,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未见皮疹或关节肿胀。
左脚的X线片显示拇趾跖趾关节轻微退行性改变。由于持续的足部疼痛症状,进行了MRI检查。MRI显示内侧籽骨在T1序列上呈低信号,在PD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增高。此外,跖趾关节积液伴滑膜炎,籽骨周围可见炎性改变。增强扫描后,炎性软组织可见强化,但未见局灶性积液。另可见拇趾屈肌腱腱鞘炎。
印象:上述表现与内侧籽骨骨髓炎一致。
籽骨复合体的疼痛性病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创伤性、关节炎性、感染性和缺血性病变 [1, 2]。
该区域的复杂解剖及痛敏结构可导致诊断困难 [2, 3]。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首先进行并考虑,但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常规X线检查是首选的成像方式,包括侧位和足跖侧位投照,以及针对籽骨的特殊轴向投照 [3]。如果结果不明确,则应进一步行MRI检查。观测籽骨的最佳MRI平面为短轴与矢状序列。
在怀疑骨髓炎的病例中,应进行T1、T2脂肪抑制(或STIR)以及加造影后T1脂肪抑制序列。对于骨髓炎,MRI表现包括在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上可见低信号强度的骨髓灶,以及在T2脂肪抑制和STIR序列上显示高信号强度的骨髓 [2]。如果仅在T2脂肪抑制加权图像上(无论是否增强)看到水肿,则可能会误诊为骨髓炎。如果这些改变同时出现于正常T1骨髓信号时,则可能代表反应性骨髓水肿而非感染 [2]
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可累及籽骨复合体,常因糖尿病足溃疡的直接相邻感染播散 [1]。血源性传播可见于儿童、青年和静脉吸毒者 [1, 4]。在静脉吸毒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4, 5]。抗生素治疗应基于培养结果和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本例患者接受氟氯西林、苄青霉素及夫西地酸联合治疗6周。治疗也可包括对受累结构进行手术清创 [1, 6]。
内侧籽骨骨髓炎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1. X 光片(跖骨前后位、斜位及跖骨-趾骨区域放大示意):可见第一跖骨头附近的跖趾关节区域有局部骨质密度略微改变,边缘可见轻度硬化或潜在破坏征象。软组织肿胀并不明显,关节间隙尚可,未见明显骨折线。
2. MRI(T1、T2 FS/STIR 及增强序列):在第一跖骨头及相关趾骨远端(包括跖趾关节及其周围 sesamoid 骨区)可见以下特征性信号改变:
• T1 加权像呈低信号区域,提示骨髓内结构异常;
• T2 FS/STIR 序列表现为高信号,提示骨髓水肿或炎性渗出;
• 增强后在该区域可见强化,提示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症活动。
以上影像学表现与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及相应增强模式相符合,提示感染性病变(尤其是骨髓炎)可能性大。未见明显大范围软组织脓肿或其他远端并发病灶。
综合患者既往史(静脉药物滥用)、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发热等)、实验室结果(若有白细胞或感染指标升高)及影像学检查(X 光和 MRI 上骨质信号异常、T1 低信号、T2 FS 高信号并伴不均匀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第一跖骨头及相关 sesamoid 骨区感染性骨髓炎(伴或不伴轻度关节感染)。
在抗感染治疗并控制炎症后,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若患者存在骨质脆弱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佳),则需个性化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确保安全。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和临床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科医生的诊疗建议。
内侧籽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