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左髋部持续疼痛,已接受约2年的物理治疗。CRP为4.2 mg/dl,其他血液学或生化指标均正常。未出现皮疹。在左髋部的外部X线检查中曾报告存在“骨肿瘤”(无法提供图像)。
骨盆 MRI 显示左侧股骨近端在 T2 序列上呈高信号、T1 序列上呈低信号的信号改变,第五腰椎也有较轻程度的类似改变(图 1a)。股骨粗隆背侧及颈部增厚,边界不清。注射对比剂后,可见明显的斑片状强化,但未见明显液化区(图 1b)。邻近软组织出现水肿,但未见肿块。CT 显示皮质骨增厚,轮廓不规则,并可见多处部分融合的溶骨性病灶(图 2)。骨扫描显示在已知的两处病变部位均有血池活性增高和延迟期放射性核素沉积,同时在胸骨体部发现第三处病灶(图 3)。在粗隆远端部位进行活检后,结果显示高度血管化、以炎症为主的病变,并伴有骨吸收和新生骨。已排除恶性病变。分子生物学检查及培养均未检出细菌。最终诊断为 CRMO。
CRMO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累及一块或(更常见地)多块骨骼。它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初被描述,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但在成人中也并非罕见。似乎存在女性患病率为2:1的趋势 [1]。CRMO的病因尚未得到充分阐明。已经有研究证实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或银屑病)有关。较新的研究提出了基因成分的假说,提示白细胞介素-1在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2]。此外,它与SAPHO综合征关系密切,SAPHO综合征是一类合并滑膜炎和皮肤病变(如痤疮或脓疱病)的骨骼增生性疾病。有些作者认为SAPHO是CRMO的成人形式,反之亦然 [3].
临床症状的起病往往隐匿,可能出现反复发作和缓解。仅有一半病例出现发热,实验室检查可能正常,即使在多灶性疾病中,疼痛通常也是局部的。最常见的初始发病部位依次为下肢、脊柱和骨盆。与SAPHO相似,前胸壁的骨骼(锁骨、胸骨、肋骨)也可能受累 [1].
CRMO在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上与慢性感染性骨髓炎相似,在长期病例中常以硬化为主,但通常缺乏大型脓肿、窦道及死骨。无法从受累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无菌性骨髓炎)。由于在影像学表现上有广泛的鉴别诊断(其中也包括恶性疾病,见下文),因此必须进行活检。传统上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来确定病变范围 [4]。近年来,MRI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此目的 [5]。MRI也是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监测疾病活动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
CRMO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然而多达50%的患者在后期可能出现骨骼生长障碍或畸形。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尽管抗生素对病程没有影响,但有时仍需要尝试治疗。在无菌性骨髓炎中,NSAIDs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双膦酸盐和TNFα拮抗剂被用于更严重的情况 [3]。在本案例中,患者对NSAIDs反应不佳,接受了依托考昔和一次性双膦酸盐治疗。图4显示了在初次诊断后2年所做的骨盆MRI。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
没有提供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基于提供的影像(包括MRI、CT、平片及核素骨扫描),主要观察到以下特征:
• 在左髂骨或近股骨、大转子区域可见异常信号或密度改变,表现为局部骨结构异常增厚、硬化或混杂的信号强度。
• MRI上,T2序列病灶可见较高信号区并伴随一定程度的骨髓水肿,T1序列信号相对减低或不均。
• CT显示病变区域明显的骨硬化、骨质增生样改变,可见散在的骨小梁增厚,但并无明显大范围骨质破坏及大的脓肿或死骨形成。
• 核素骨扫描可提示多病灶或局部代谢增高,但根据当前影像,除局部病灶外,未见大的广泛性其它部位异常(如有其他病灶则需进一步评估)。
结合患者25岁女性、持续性髋关节疼痛、部分炎症指标轻度升高、影像学上显示的骨质硬化和局部水肿,需考虑以下诊断:
1)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见于年轻成人,常呈慢性、复发性疼痛。
· 影像学特征类似慢性骨髓炎,但无细菌病原学证据,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硬化、骨髓水肿以及多灶性病变。
· 可与SAPHO综合征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
2)感染性骨髓炎(细菌性):
· 通常会出现较明显的炎症表现(高CRP、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且常有明显的骨质破坏、潜在脓肿或死骨。
· 虽然本例CRP略增高,但并不符合典型的感染性表现,且病史较长、影像特征也不典型。
3)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例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
· 需排除恶性肿瘤,但恶性肿瘤通常伴有更明显的骨破坏或软组织肿块。
· 病理活检对排除肿瘤具有决定意义。
4)其它罕见骨病(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 也可能出现破骨与硬化混合表现,但多有特异性临床/形态学特征。
综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持续性髋部疼痛、无明显急性发热炎症表现)、影像学所见(以骨硬化和骨髓炎样改变为主,缺乏典型感染性骨髓炎的死骨/脓肿特征),以及血清学指标(CRP轻度升高,其它多正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
若仍有疑虑,可行病灶活检进一步排除恶性病变,并排除细菌感染性骨髓炎。
治疗策略:
• 药物治疗: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基础治疗药物,对于病情较重或对NSAIDs反应不佳者,可考虑二膦酸盐、TNF-α抑制剂、或更高级别免疫调节剂等。
• 其他处置:对于疑似或排除感染后,如有需要也可在早期短期使用抗生素以除外感染性因素,但长期使用并无明确获益。
• 随访:建议定期进行MRI或骨扫描监测病灶活动情况,评估治疗反应和进展。
康复/运动处方(FITT-VP原则)示例:
1)频率(Frequency):每周3~4次轻中度训练,视症状缓解及耐受度可逐渐增加至每周4~5次。
2)强度(Intensity):早期可选择关节应力较低的运动(如水中行走、骑车),避免高冲击或负重负荷过大的活动;待症状和炎症控制后,可适度增加阻抗训练强度。
3)时间(Time):单次运动建议20~30分钟起步,可根据耐受度每2周增加5~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4)方式(Type):以保护关节、促进骨骼血液循环和维持肌力为主,如水疗、低强度肌力练习及稳定性训练(核心肌群或髋关节周围肌群)。
5)进阶(Progression):随着症状缓解和功能改善,可循序渐进增加负重训练或轻度跑步等运动,需密切观察疼痛和炎症的反复。
6)体积(Volume)与个体化:综合考虑患者整体体能、骨骼状况和对疼痛的耐受度,个体化制定每次运动量,避免过度训练。
注意事项:
• 由于CRMO可能反复发作,在运动过程中需警惕髋部疼痛加重或出现其他关节不适。
• 若疼痛加剧或出现明显肿胀炎症,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并适当调整运动方案。
• 如需长期应用强效药物(TNF-α抑制剂、二膦酸盐等),应密切监测骨密度和全身副作用。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影像及初步临床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变化,请务必咨询专科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