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盘状褶皱半月板

解剖学和功能成像 19.04.201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解剖学和功能成像
病人: 14岁,男性
作者: Bintoudi A 1, Goumenakis M 2, Karantanas A 2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4岁男性患者因在足球运动中受伤被转诊至我院。他报告在成像前一周经历了中度外翻伤后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体格检查显示与内侧副韧带拉伤相符的压痛。外侧间室无症状。建议进行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使用1.5特斯拉(Vision Hybrid,西门子公司,德国埃尔朗根)磁共振扫描仪和相控阵膝关节线圈进行了MRI检查。检查方案包括轴位和矢状位脂肪抑制涡轮自旋回波PD加权(TR/TE,3500/14 ms)、矢状位T2*加权MEDIC(TR/TE 520/26 ms)以及冠状位T1加权自旋回波(TR/TE,500/14 ms)序列。在胫骨内侧髁(图1)显示轻度骨挫伤。此外,还发现了类似盘状且具有波纹外观的外侧半月板,以及髌骨下极延长(图1-4)。

病情讨论

A. 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增厚、呈圆盘状的半月板,在普通人群中约 3% 被视为正常的解剖学变异,主要见于外侧[1]。从病理发生机制来看,盘状半月板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中心吸收失败导致[2]。也有人认为,半月板的盘状外观可能来自后角半月板胫骨韧带附着失败[3]。另一方面,“flounce”外观是一种正常变异,其特征是在半月板游离缘出现单一对称性折叠。在 0.2-6% 的患者中,最常见于内侧半月板[4, 5]。据我们所知,尚未有在外侧盘状半月板中出现半月板“flounce”的报道。

B. 盘状半月板可表现为无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疼痛及功能受限。也有报道认为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撕裂的诱发因素,并可能与各种肌肉骨骼异常相关[1]。在本文病例中,发现髌骨下极延长。相比之下,半月板“flounce”被认为无临床意义,也可能仅为与体位相关的发现。不应将半月板“flounce”误诊为半月板撕裂,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膝关节镜检查。

C. 盘状半月板的特点是在冠状位图像上宽度超过 15 mm,或在矢状位至少连续 3 张 4 mm 厚切片中可见半月板的“蝴蝶结”形态。半月板“flounce”则表现为在矢状位图像上半月板体部游离缘出现波状或 S 形变形,且没有任何提示撕裂的高信号。

D. 针对骨挫伤,我们的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包括停止运动 1 个月,在临床随访期间,患者没有再出现任何不适。

E. 因为盘状半月板和“flounce”半月板均为正常变异,因此无需治疗。

鉴别诊断列表

半月板波动(flounce)见于盘状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撕裂
创伤

最终诊断

在盘状外侧半月板中可见半月板波浪征。

证书

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或说明。

图像分析

脂肪抑制冠状面 PD 加权 TSE MR 图像(TR/TE:3500/14 毫秒)

icon
脂肪抑制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TSE核磁共振图像 (TR/TE, 3500/14 ms)

矢状位PD加权TSE磁共振图像(TR/TE,1800/14毫秒)

icon
矢状面PD加权TSE磁共振图像(TR/TE,1800/14毫秒)

脂肪抑制矢状位PD加权TSE磁共振图像 (TR/TE, 3500/14 ms)

icon
脂肪抑制的矢状面PD加权TSE磁共振成像(TR/TE,3500/14 ms)

轴向T1加权SE磁共振图像(TR/TE,500/14毫秒)

icon
轴位T1加权SE磁共振图像 (TR/TE,500/14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