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男性患者出现腕掌侧软组织肿胀。无外伤史,也无神经症状的相关信息。有结肠癌病史。
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右腕出现一个生长缓慢的肿块,被转诊至放射科进行评估。对其进行了轴向和矢状面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腕管内发现一个大小为48 x 12 x 10毫米的椭圆形肿块。该肿瘤在T1加权像(Fig.1a)上显示低至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Fig.1b)上呈不均匀的主要低信号。静脉注射对比剂后(Fig.1c),肿瘤表现出不均匀强化(Fig.2)。周边强化环绕在尺侧的一条屈肌腱周围。肿瘤经手术切除,活检证实了诊断。
腱鞘纤维瘤(TSF)是一种罕见的致密、缓慢生长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附着于腱鞘上。它表现为缓慢增大的小皮下结节。腱鞘纤维瘤常见于手指、手和脚趾。其最初的临床表现通常是察觉到一个小肿块或肿胀 [1, 2]。由于更常见的腱鞘囊肿或腱鞘巨细胞瘤(GCTTS),在临床检查中很难诊断TSF [3].
X线检查通常正常。超声可以通过动态成像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是评估的首选成像方式。TSF在影像上表现为一个界限清晰的结节状肿块,紧邻腱鞘。在T1加权图像上,其信号强度与骨骼肌相当或更低。在T2加权图像上,可见主要为低信号强度的异质性表现,与致密胶原组织相对应。然而,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可见更多细胞成分区域,在给予Gd增强后出现轻度至强烈强化 [1, 3, 4, 5]. 在我们的病例中,在腕管内也可见液体,可能继发于过度劳累。
鉴别诊断包括更常见的GCTTS。其在梯度回波序列上看到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表现为磁敏感伪影)具有诊断意义。与TSF相比,GCTTS在下肢更常见,而TSF通常出现在年轻成人群体,尤其是男性 [2, 3]。在影像学上,与GCTTS相比,TSF不常出现骨侵蚀。TSF中细胞含量较高的类型会显示增强,如果出现周边强化区,需要考虑结节性筋膜炎。然而,结节性筋膜炎的特点是其在数周内快速生长。如果肿块沿筋膜分布而未与腱鞘相关,则可提示为结节性筋膜炎 [4]。此外,在TSF的细胞型中还需考虑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然而,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见于皮肤和肌肉中,常发生在下肢以及头颈部 [5]。最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可看到固定于肌腱的风湿结节。最终诊断需要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特征在显微镜下作出。治疗方式是保留腱鞘的局部手术切除,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为24% [2].
腱鞘纤维瘤
(无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MRI图像,病灶位于腕关节掌侧软组织内,紧邻肌腱或肌腱鞘。主要表现为:
基于患者影像学表现、病史(62岁男性,无明显外伤史,既往有结肠癌病史,无明确神经受压症状),可考虑以下鉴别诊断: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尤其是T1低至等信号,T2主要低信号且与腱鞘关系密切,病变范围比较局限,强化不明显或仅轻中度)以及其缓慢生长特点,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腱鞘纤维瘤(Tendon Sheath Fibroma)。
若要最终确诊,仍需结合手术中所得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恶性或具有侵袭性的病变。
治疗策略:
康复与运动处方:
术后或如保守管理情况下,可进行循序渐进的腕关节及手部功能锻炼。以下为FITT-VP原则下的建议:
本报告为基于当前提供的病史及医学影像所作的初步分析,仅供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正式诊断与治疗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至医院就诊。
腱鞘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