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尤文氏肉瘤

临床病例 10.08.201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7岁,女性
作者: Stefanelli S, Scheffler M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7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左肩疼痛放射至左臂和后脑,伴随左眼睑下垂。检查发现左臂无力,近端肌力为4/5,远端肌力为3/5(根据医学研究委员会分级)。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后行颈胸部MRI显示在左肺尖附近有一个膨胀性的椎旁病灶,经T1-T2神经孔向上胸椎左后外侧椎管呈“沙漏”样扩张。神经孔增宽并出现骨壳状改变,但未见骨质浸润。椎管内成分仍位于硬膜外,并压迫硬脊膜囊。该病灶约有三分之二位于椎管外。病灶在T1加权像上与肌肉等信号至略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CT和MRI图像显示弥漫性不均质强化,并可见内部小血管。钆增强T1加权像上,椎管内部分呈低信号,提示可能存在坏死。

病情讨论

我们的患者出现一个增强的椎旁软组织肿块,向椎管外硬膜外延伸,最初考虑了多种鉴别诊断。观察到神经孔增宽,提示可能为神经源性肿瘤。另一方面,杂乱的对比增强及可能的坏死被认为可疑,可能是小圆细胞肿瘤或转移瘤等不同病因。此外,在鉴别诊断中认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低。

由于患者出现急性神经功能缺损,在排除远处原发肿瘤或转移后,立即计划进行外科切除。在椎管内肿瘤部分几乎完全切除。然而,椎旁部分仅部分切除。

对切除标本进行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了高细胞密度的小蓝圆细胞恶性肿瘤。最初曾考虑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可能性。然而,肿瘤细胞形态和CD99呈阳性的细胞膜并不符合该诊断。随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可能存在的EWSR1基因易位。三个阅片者对50个细胞的分析证实,在所有分析的细胞核中有87%出现了EWSR1基因的易位。最终诊断为骨外尤文肉瘤(EES)。

1921年,James Ewing(1866-1943)描述了他称之为弥漫性骨内皮瘤的肿瘤 [1]。随后,这种肿瘤被称为尤文氏肿瘤。总体来看,它占所有恶性骨肿瘤的6% [2]。
骨外尤文肉瘤(EES)更为罕见,也称为软组织原发性尤文肉瘤或骨外尤文肉瘤,定义为未发现任何基础骨骼受累的尤文肉瘤。这是一种不常见的间叶性肿瘤,需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 [2-3]。

大多数EES病例发生在10至30岁的患者中,男性居多。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下肢软组织和椎旁区域 [3]。然而,也有在腹壁发现EES的报道 [4]。

在影像学上,EES在T1加权MRI图像上通常与肌肉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加权MRI图像上显示为肌肉的高信号。较大的肿瘤可能出现坏死和出血的异质性区域。在CT上很少出现钙化 [3]。

目前针对EES的最佳外科和肿瘤学治疗方式的数据非常有限。

鉴别诊断列表

骨外尤文肉瘤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MPNST]
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节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转移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
胆绿瘤)
其他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肉瘤
硬化性小圆细胞瘤
脊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
脊髓表皮样
肺上沟瘤
血管外皮瘤

最终诊断

骨外尤文氏肉瘤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图像分析

注射造影剂后的CT

icon
对比剂注射后的CT
icon
对比剂注射后的CT

T1加权核磁共振

icon
T1加权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STIR序列和T2序列

icon
MRI(磁共振成像)STIR(短时间反转恢复)和T2(T2加权)
icon
核磁共振成像的STIR和T2序列

注射钆剂后进行脂肪抑制T1加权MRI

icon
钆剂增强后脂肪抑制T1加权MRI
icon
钆增强后脂肪抑制T1加权MRI

荧光原位杂交

icon
荧光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