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9岁的女性患者此前无既往病史,因呼吸急促到A & E就诊。她在呼吸科医生的护理下进行了包括胸膜活检在内的检查,但未能确定具体诊断。
她持续出现无法确认原因的发热,因此进行了CT检查。
Chest X-ray (CXR) on presentation demonstrated a large pleural effusion. No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Figure 1).
胸部X线(CXR)检查示有大量胸腔积液。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图1)。
Plain films of the thoracic spine showed very subtle end plate changes at T9-T10 suggestive of a possible disc centred pathology (Figure 2).
胸椎平片显示在T9-T10处有非常微妙的终板改变,提示可能存在以椎间盘为中心的病变(图2)。
Contrast enhanced CT of the chest identified a left sided basal pleural effusion with thickened enhancing pleura (Figure 3). The CT also elucidated bony endplate destruction at T9/T10, prompting the recommendation for an MRI of the spine.
增强胸部CT显示左侧基底部胸腔积液以及增厚且强化的胸膜(图3)。同时可见T9/T10处骨性终板破坏,因此建议进行脊柱MRI检查。
MRI of the whole spine was performed, including sequences following gadolinium.
对整个脊柱进行了MRI检查,包括钆增强序列。
This showed abnormal signal within the T8, T9, T10 and L4 vertebral bodies, along with high signal within the T9/T10 disc space with adjacent bony endplate destruction (Figure 4).
结果显示T8、T9、T10及L4椎体内存在异常信号,同时在T9/T10椎间盘区域出现高信号,并伴随相邻骨性终板破坏(图4)。
Following gadolinium the T8, T9, T10 and L4 vertebral bodies avidly enhance, along with a large paravertebral abscess, including in the prevertebral space, stretching the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Figure 5).
在钆增强后,T8、T9、T10及L4椎体明显强化,并可见大的椎旁脓肿,包括椎前间隙,牵拉前纵韧带(图5)。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同时在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增多。通常结核分枝杆菌局限于呼吸系统。然而,它并不少见地累及其他部位,包括肌肉骨骼系统,在已感染的患者中大约有3%受累 [1, 3, 6]。
结核性椎间盘炎是发生在脊柱的结核感染,通常累及下胸椎和上腰椎(Pott氏病),并且它是骨骼结核最常见的部位 [6]。血源性传播是其发病机制的核心。感染最初表现为椎体炎,累及含有终末动脉复合体的椎体前缘终板,在此处结核杆菌被困,然后继发扩散至椎间盘,并可能进一步波及椎旁组织 [7]。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背痛、局部压痛、盗汗、体重减轻和发热 [3, 5]。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可能相对正常,从而增加了早期正确诊断的难度。
如果未能及早诊断,该疾病往往会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包括后凸畸形。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截瘫、四肢瘫痪、偏瘫或单瘫。这可能由脓肿、肉芽组织、结核碎屑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对脊髓产生的机械压迫,或由半脱位或脱位继发的机械性不稳定所致 [4]。然而,如果能够及早诊断,通过抗结核治疗可以预防这些并发症。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MRI [6]。普通X线在检测脊柱结核的早期变化方面较差。感染通常始于椎体的前部,导致终板水肿,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信号减低,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信号增高 [6]。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在影像引导下行细针抽吸或活检。椎体受累有三种公认的模式:(i)椎体旁盘型,(ii)椎体前部型,(iii)椎体中央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旁盘型 [6]。有一些特征更能提示是结核而非化脓性椎间盘炎,包括:椎体前缘破坏、椎间盘相对不易受累、多节段受累伴跳跃病灶、大范围椎旁脓肿、钙化以及胸椎水平受累 [7]。
关键要点是——放射科医师在诊断脊柱结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RI特征可将其与化脓性感染区分开来。
结核性脊椎间盘炎
抱歉,我没有检测到可以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文本,我将为您提供准确的中文翻译。
1. 腰椎MRI可见:
• 在腰椎下段(尤其是下胸椎至上腰椎交界区)椎体前缘信号改变,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 椎体终板破坏迹象,并波及椎间盘间隙,提示椎体—椎间盘炎症(脊椎感染)过程。
• 椎旁/椎管旁软组织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影,部分区域可见液性或脓肿表现。
2. 胸部影像(含X线与CT)可见:
• 胸膜增厚,局部胸膜腔内可见密度增高或液体征象,提示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
• 胸膜增厚区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 相邻椎旁软组织亦可见与炎症或感染相关的改变,局部可见溶骨或骨质破坏影。
整体影像学表现提示脊柱和胸膜同时受累,符合慢性传染性或肉芽肿性病变特征。
1. 结核性脊椎炎(Pott病):
• 结核病在呼吸系统或骨骼系统中的感染表现相对常见,尤其是椎体前缘受侵并累及椎间盘,常见前纵韧带方向或椎旁脓肿。
• 胸膜和肺部的结核性病变在影像上可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且常见加强后致密强化。
2. 化脓性脊椎炎(细菌性脊柱感染):
• 临床上可能出现急性炎症表现,如高热、白细胞显著升高等。
• 但影像上往往出现椎间盘迅速破坏、椎体骨质破坏并伴明显椎旁脓肿。若病程较长也可与结核相似,需要进一步病原学证实。
3. 少见原因的椎体破坏(肿瘤或转移瘤):
• 需要考虑椎体溶骨性病变,如淋巴瘤或转移瘤等,但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包块,且不一定累及椎间盘。
• 与病史和影像形态相比较,若结核病灶并伴胸膜受累,结核性病变更常见。
结合影像学特征:椎体前缘破坏并累及椎间盘、椎旁脓肿及胸膜增厚与胸腔积液等,最符合结核性脊椎炎并胸膜结核表现。化脓性细菌感染、少见肿瘤或转移仍需借助病原学或组织病理检查排除。
在综合患者年轻、临床症状(发热、背痛、胸闷/呼吸困难)、影像特点(椎体和椎间盘的破坏、椎旁及胸膜病变)及其他辅助检查(若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或干扰素γ释放实验阳性等)后,最可能的诊断为:
结核性脊椎炎(脊柱结核、Pott病)并胸膜受累。
1. 药物治疗:
• 以抗结核药物(常规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为主,疗程一般至少6-9个月,必要时可延长。
• 若出现明显脊柱结构破坏或神经压迫症状,需要密切监测椎管狭窄及神经功能。
2. 手术指征:
• 若合并明显骨性破坏、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以及脊柱不稳或急性神经功能恶化者,需考虑手术减压、病灶清除及内固定。
• 对于病情控制不佳或出现大范围脓肿者,亦需积极介入引流或外科处置。
3. 康复与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
• 初始阶段(急性/控制感染阶段):
- 运动形式:以基础呼吸功能锻炼(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下肢等长收缩锻炼为主,避免负重过大的活动。
- 频率与时间: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重视呼吸操和基础肌力练习。
- 强度:低强度,防止疲劳和体能过度消耗。
- 进阶:在体温平稳、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加躯干肌力和稳定性训练。
• 恢复阶段:
- 运动形式:逐步增加核心肌群锻炼(仰卧位骨盆抬举、桥式训练等),在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轻度负重训练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
- 频率与时间: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根据恢复情况稳步增加。
- 强度:中等强度为宜,力求维持或恢复肌力与心肺功能。
- 进阶:根据骨愈合和病灶控制情况,适当加强核心稳定性、平衡训练与柔韧性练习。
• 注意事项:
- 若存在明显脊柱稳定性下降或神经损伤风险,应在支具(腰围、胸腰背支具)保护下进行活动。
- 定期复查影像及临床指标,一旦出现加重疼痛或神经症状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基于影像学及临床信息的参考性分析,并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由临床医师综合评估后制定。
结核性脊椎间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