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左膝疼痛已持续6个月,使用抗炎药后无缓解。体格检查显示中度关节积液,并且在内侧关节线处疼痛。三周后复诊时,患者已完全无法屈曲或伸直左膝。
Fig. 1: 平片所见:在左侧髁间切迹内可见不规则密度。
Fig. 2: MRI - 矢状位质子密度序列 (A)、轴位 T2 脂肪抑制 (B) 和冠状位 T2 脂肪抑制 (C) 图像。
Fig. 2a: 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图像:显示位于前交叉韧带(ACL)最前方纤维的前方且与其相连的低信号团块。
Fig. 2b: 轴位 T2 FSE 脂肪抑制图像 和 Fig. 2c: 冠状位 T2 FSE 脂肪抑制图像。这些图像显示在髁间切迹内,位于 ACL 最前方纤维之前并与之相连的低信号团块,同时存在非常少量的膝关节积液。
Fig. 3: 关节镜下对高血管性肿块进行清理。
钙羟磷灰石沉积病(HADD)、痛风和焦磷酸钙二水合物沉积病(CPPD)是所有晶体诱导性关节病中最常见的三种[1]。
临床观点:HADD通常与腱和软组织周围的钙羟磷灰石沉积相关,可导致腱病、腱炎和滑囊炎。它最常见于肩关节,累及冈上肌腱的钙化[2]。HADD也可出现在肘关节、髋关节、手和足周围的软组织中[2, 3, 4]。与膝关节相关的滑囊炎和钙化性腱病已在腓骨头、髌前区和股骨髁部位有所描述[2, 5, 6, 7, 8]。与关节周围型HADD相比,关节内型相对少见。
影像学观点:关节内型HADD会导致软骨下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内碎屑以及软骨下硬化的产生[3, 9]。钙化和关节病变是关节内型HADD的两个典型特征[2]。
在普通X线片上,钙羟磷灰石沉积初期可能呈现薄而界限不清的影像,但随着时间推移可变得更加致密和均匀[2]。
MRI可显示与HADD相关的炎症反应,在炎症区域呈T2高信号,在钙化区段呈低信号,并在注射钆剂后有显著强化[2]。
重要的是结合普通X线片的表现来解读MRI,以确保识别相邻腱上的钙化,该钙化在X线片上更容易发现[9]。
结果:在MRI后决定进行关节镜检查。在髁间切迹处发现了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巨大的滑膜反应(图3)。对该肿物进一步探查表明其中存在与钙沉积一致的白色胶状物质(图4)。随后使用关节镜刨削器进行了完全切除。
图4:病理学发现:炎症细胞和无定形的钙羟磷灰石。患者术后症状消失。
要点提示:钙羟磷灰石沉积病(HADD)、痛风和焦磷酸钙二水合物沉积病是所有晶体诱导性关节病中最常见的三种[1]。
与CPPD相比,HADD的区别在于不出现CPPD特有的软骨钙化,但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1, 2, 3]。
鉴别诊断包括但不限于特发性肿瘤样钙质沉积病、牛奶-碱综合征、维生素D过多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CPPD、结节病、滑膜软骨瘤病、滑膜肉瘤、胶原血管病以及痛风[2]。
在诊断特发性HADD之前,应排除包括胶原血管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肿瘤样钙质沉积病和维生素D中毒在内的钙羟磷灰石沉积的继发原因[6]。
羟基磷灰石钙盐沉积病(HADD)——关节内
(无翻译内容)
1. 平片(X 线):可见左膝关节间隙变窄,局部骨质硬化(硬化边界),并出现不规则致密影,提示可能存在钙盐沉积。关节周围软组织略增厚,关节面下缘可见轻度骨质破坏或局部缺损。
2. 磁共振成像(MRI):在 T2 加权像上,关节内及周围部分区域出现高信号影,提示炎性渗出或滑膜增厚。钙化区域在相应序列上表现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对比增强后可见关节内滑膜明显强化,提示局部炎症及增生。
3. 关节镜所见:镜下可见髁间窝区域有高度血管增生的增生性滑膜组织,探查时可见白色凝胶样物质,符合钙盐(主要为羟基磷灰石)沉积表现。
4. 病理学检查:提示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无定形钙盐沉积(羟基磷灰石),佐证影像及关节镜见到的钙盐。
基于患者膝关节疼痛、影像学所示的钙化及炎症表现,以及关节镜/病理结果,可考虑以下主要鉴别诊断:
综合患者高龄、膝关节疼痛病史、影像学及关节镜/病理确证等多方面因素,最可能的诊断为:羟基磷灰石沉积病(HADD)。
该诊断基于关节内发现了白色凝胶状物质且经病理证实为羟基磷灰石结晶,同时排除了典型 CPPD 的关节软骨内钙化和痛风的尿酸盐。
1. 治疗策略:
2. 康复/运动处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FITT-VP 原则),并结合术后状态:
3. 安全与个体化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羟基磷灰石钙盐沉积病(HADD)——关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