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趾指腹部血管球瘤

临床病例 22.02.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1岁,男性
作者: Chary Duraikannu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21 岁男性患者,右足第三趾远端指骨基底部 4 年来一直存在剧烈疼痛、压痛,并对寒冷敏感。检查时未见明显肿胀,表面皮肤外观正常。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显示在远侧指骨跖侧有一个小低回声病灶。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磁共振成像显示,在第3趾远侧指骨跖侧紧邻处可见一个约5 x 4毫米的小球形病灶。该病灶在T1序列上呈低信号,在PD序列上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可见来自相应指动脉的动脉供血。邻近骨骼无侵蚀或骨髓水肿。

病情讨论

球状瘤(Glomus tumour)是源自手指和脚趾的球状小体(glomus bodies)的良性肿瘤。这些球状小体是含有动静脉吻合的特殊神经肌动脉感受器,负责调节体温。球状瘤最早于1812年由Wood在临床上进行描述 [1, 2]。此类肿瘤主要发生在手指的甲下区域。累及指腹区域的球状瘤较为罕见,约10% [2, 3, 4]。累及脚趾指腹的情况则更为罕见。
平均发病年龄为30-50岁,女性居多 [1, 4]。尽管大部分病例能够通过临床诊断,但也有部分病例会在数年内未被发现。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为疼痛、触痛和对寒冷的敏感 [1-4]。
球状瘤可散发出现,也可在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时呈多灶性。已有多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多灶性球状瘤的报告 [5, 6, 7]。
影像学在确立诊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X线表现可能显示邻近指(趾)骨的骨质侵蚀。超声检查中病灶表现为低回声,并在多普勒显示出明显血流信号。在MRI上,球状瘤在T1加权像中信号偏低,在T2加权像中信号偏高。动态MR对比血管造影可见动脉期强化明显,并呈现肿瘤染色。治疗方法根据肿瘤部位选择经甲或侧方切口行彻底手术切除 [2]。典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的结合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血管球瘤
血管瘤
神经纤维瘤
黑色素瘤
脂肪瘤

最终诊断

血管球瘤

证书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超声检查

icon
超声检查

冠状位和矢状位 T1

icon
冠状位和矢状位 T1

冠状面和矢状面质子密度脂肪抑制

icon
冠状面和矢状面质子密度脂肪抑制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icon
磁共振对比血管造影

T1脂肪抑制对比增强 - 冠状面和矢状面

icon
T1 脂肪抑制增强 - 冠状面和矢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