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1岁的女性患者因非创伤性颈部疼痛到骨科门诊就诊,疼痛可通过镇痛药缓解。局部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随后接受了颈椎X线检查并在之后进行了MRI检查。
颈椎侧位普通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 [图1]。颈椎MRI示C5椎体信号强度异常,表现为T2/STIR高信号、T1低信号,提示骨髓水肿 [图2]。病变未见异常对比增强。其他椎体、椎间盘及颈髓均正常。相应的CT检查显示C5椎体右后外侧可见界限清晰的低密度病灶(7mm),中心有硬化性病灶并伴周围硬化 [图3]。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的成骨性病变,含有一个由高度血管化结缔组织组成的小灶,伴有不同数量的成骨性成分及周围硬化骨 [1, 2].
临床上,患者表现为持续数月的局部疼痛,在活动时加重,并可被镇痛药迅速缓解 [1, 3, 4]. 最近发现对水杨酸盐的反应并不一致(约在30%-75%之间)[5].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5-25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3:1 [1, 2, 3].
骨样骨瘤分为两种类型——皮质型(常见)和松质/髓内型 [5, 6].
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长骨 [1, 2]. 椎骨受累并不常见(约占10%的病例)。然而,如果椎骨受累,则后部结构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2],仅约7%的病例累及椎体 [1, 4].
传统放射检查有助于观察病变中具有透亮/硬化性质的小灶,但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显示脊柱病变的小灶 [1, 6, 7].
放射性核素扫描 (Tc 99 MDP) 比放射检查更敏感和可靠,因为它总是呈阳性,并可显示特征性的“双密度”征象 [1, 5, 8].
CT 有助于准确定位病变小灶,使其成为一种准确而可靠的检查手段(金标准),尤其适用于脊柱病变 [1, 8, 9]. 小灶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光滑、低密度区,并伴有周围硬化。
MRI 的表现因小灶的钙化程度、反应性硬化的存在及纤维血管带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1]。在 T1 加权图像上主要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在 T2 加权图像上则主要表现为低至高信号 [7, 8, 10]。骨样骨瘤在 MRI 上的多变表现会导致多种误诊,例如恶性肿瘤、骨髓炎和应力性骨折 [9].
在大多数病例中,MRI 并不能够定义真正的小灶,但它对于检测反应性骨髓水肿 [1, 2, 9] 以及对脊髓的影响 [7] 十分敏感。
结合或不结合放射性核素显像的 CT 是最佳检查手段,而 MRI 在没有放射/CT 评估的情况下不可单独进行解释 [9].
手术切除小灶是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以防止结构畸形 [5]. 其他选择包括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并观察)以及在 CT 引导下进行经皮消融技术 [5].
颈椎椎体的骨样骨瘤
对不起,我未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X线、CT及MRI检查结果,主要影像表现如下:
▪ 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可见局部椎体或椎板(或椎弓根)处轻度骨质异常,表现为轻微硬化或局限性透亮区,整体边界较模糊,常不易明确显示病灶具体形态。
▪ MRI上,病变区域信号可呈不均匀改变:T1加权像上多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加权像可能显示高信号区;可见局部软组织或椎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或炎症反应。
▪ CT扫描更清晰地显示出病灶“nidus”(小灶)的存在:该小灶通常边缘较光滑,并伴随周围不同程度的硬化(骨质增生与硬化带)。CT上可以明确病变位置在椎体或椎弓根后方,并观察到典型的小透亮灶周围有致密硬化骨。
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夜间或休息时疼痛加重、服用镇痛药后疼痛可缓解)、以及典型影像学表现,考虑以下可能诊断:
1)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 好发于年轻人,常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尤其夜间疼痛显著;
• 影像上可见“小灶”(nidus),周围骨质硬化显著;
• 服用NSAIDs(如阿司匹林)后疼痛明显缓解,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2)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 与骨样骨瘤性质相似,也能出现骨质增生及小灶,但病变体积通常更大,疼痛也可较剧烈;
• 影像上可能呈较大的溶骨性病变,并伴有明显硬化边缘。
3)感染性病变(如椎体骨髓炎)或其他良性肿瘤:
• 若出现局部水肿、MRI信号异常时需考虑感染可能,但临床上一般有发热、实验室炎性指标升高等表现,目前此患者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可能性较低。
• 其他良性肿瘤,如软骨瘤、血管瘤等,也可在骨质内呈某些特征性表现,但通常与骨样骨瘤的典型“小灶”及硬化带不完全相符。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轻女性身份、症状特点(非外伤性颈痛,使用止痛药可缓解),影像学上可见小灶(nidus)及周围骨质硬化等典型表现,且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若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考虑在CT引导下做组织活检或根据临床需要行进一步检查,但根据现有证据,骨样骨瘤诊断可能性极大。
本报告为参考性分析,仅基于现有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做出初步判断,无法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若有更多疑问或病情变化,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颈椎椎体的骨样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