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直肠肿瘤行直肠前切除并进行端端吻合术后的第一天,患者突发右侧腰部软组织疼痛并出现发热。临床检查显示局部皮肤肿胀、发热,并可触及“雪样捻发音”。随后患者接受了胸腹部增强CT(CECT)检查。
扫描显示了手术结果,并可见两根引流管,一根位于右侧骨盆,另一根位于左侧腰部(Fig. 1)。
在右侧引流通道附近,发现疑似感染,表现为大量气体密度、积液及水肿,沿着右侧皮下脂肪、腹壁肌肉及皮下筋膜延伸(Fig. 2)。可见皮下气肿,其范围一直延伸至锁骨上区(Fig. 3)。观察到腹直肌出现1.5 cm的连续性中断,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增高,同时可见少量胸膜及心包积液(Fig. 4)。由于筋膜受侵,CT结果提示从右侧引流管开始的坏死性筋膜炎(NF)。患者立即进行了受累组织的手术清创,并对腹直肌进行了缝合。使用了抗生素治疗,患者最终存活。
NF 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软组织感染,其特征是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因细菌在皮肤表面及内部扩散而引起的快速蔓延性炎症与坏死 [1]。当存在合适的条件时就会发生这种疾病,包括皮肤存在可让细菌进入体内的破口,例如在本病例中感染扩散至右侧引流管的入口。症状通常在轻微受伤后 24 小时内出现,包括受伤部位的疼痛并随时间加重,以及类似流感的症状,如恶心、发热、腹泻、头晕和全身不适等 [2]。 CT 成像用于将 NF 与其他软组织感染区分开来,包括蜂窝织炎、非坏死性筋膜炎、软组织脓肿和感染性肌炎。蜂窝织炎中并不累及筋膜,而在 NF 中筋膜受累是常见表现。皮下积气仅在 NF 中出现。NF 的其他 CT 表现包括受累筋膜增厚,沿筋膜鞘出现液体积聚,以及肌肉间隔水肿。对比增强后,NF 中筋膜无明显强化,这一发现证实坏死的存在,并有助于区分坏死性筋膜炎与非坏死性筋膜炎。软组织脓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液体积聚,并具有典型脓肿的周边伪包膜环形强化。在感染性肌炎中,肌肉呈肿大并密度减低,且不累及皮下组织 [3, 4]。 MRI 成像有助于评估感染的精确范围,并区分轻度的筋膜或肌肉受累 [5]。核医学成像(99mTC-Phosphate Complex 和 67Ga)在怀疑骨髓炎并发症的病例中很有用 [6, 7]。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受累组织,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使用高压氧治疗。预后取决于确诊时间及病原菌类型。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8]。CT 在区分 NF 与其他软组织感染并判断病变范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术后坏死性筋膜炎侵及腹直肌。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基于患者术后一天所行的胸腹部增强CT影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上述表现尤其是皮下气体及筋膜增厚,结合临床表现(疼痛、发热、触之捻发感等),高度提示坏死性筋膜炎的可能性。
综合患者高龄、术后状态、局部排气管置管史以及CT影像表现,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结合患者术后状态(直肠癌手术后,经右侧放置引流),突然出现的局部剧烈疼痛、发热以及影像学特征(皮下气体、筋膜增厚且无显著强化),最符合的诊断为: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
针对坏死性筋膜炎,治疗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康复训练的开展需视患者整体状况及手术创面恢复情况而定,原则是循序渐进、个体化及安全性。可将康复划分为以下阶段:
本报告基于现有临床病史及医学影像所作的参考性分析,并不构成对患者的最终诊疗意见。任何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均需结合患者详细临床情况,由线下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方可实施。
术后坏死性筋膜炎侵及腹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