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旁脂肪瘤的多模态成像

临床病例 09.09.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0岁,男性
作者: 1.Gala Foram;Patil Rhushikesh;Shah Ankit;Shah Bipin; Gala Bharat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50 岁男性,过去 4 年来右大腿体积增大。他还诉说右大腿反复出现疼痛和沉重感。随后他被转诊到我们科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接受了肿块的手术切除。

影像学表现

大腿X线片(图1)显示一个边界清晰的低密度肿块,并伴有源自股骨前皮质的骨赘。

超声检查(图2)显示一个边界清晰的细长低回声肿块,位于股中间肌深处。肿块后方可见基底宽大的骨性突起,轮廓不规则,与股骨外侧皮质相融合。

CT(图3)显示大腿前部存在一个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肿块,并在股骨前皮质可见相邻的骨赘。该骨赘与股骨髓腔之间无连续性,从而将其与骨软骨瘤区分开来。

MRI(图4和图5)证实了一个分叶状病变,大小为5.2 x 2.4 x 8.6cm(内外径 x 前后径 x 头脚径)。该病灶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在STIR和脂肪抑制T2WI上信号被抑制。病灶内部可见细薄的分隔并有轻微强化。附着于股骨前皮质的骨赘在所有脉冲序列上均呈低信号。

病情讨论

脂肪瘤是成熟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无细胞异型性。近骨脂肪瘤是与骨膜紧密相关的脂肪组织良性肿瘤。近骨脂肪瘤在组织学上与常见的软组织脂肪瘤相似,遗传学证据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组织病理发生机制 [1].

近骨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仅占所有脂肪瘤的 0.3% [2]。多见于 40~60 岁的成人,常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或轻度疼痛。
近骨脂肪瘤在影像学上有独特的特点,有助于诊断。它们是脂肪成分的病灶,位于骨皮质附近,常伴有反应性改变。这些改变包括骨变形、骨皮质侵蚀以及皮质骨的过度生成(骨质增生)。超过一半病例可见骨质增生。最常受累的部位是长骨干骺端和干骺之间的区域 [3]。

MRI 是首选的成像方式。主要可见在所有序列上呈脂肪信号。然而,在 T1W 图像上呈低信号的条带,与 STIR/T2 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的纤维血管条带相对应,这是脂肪瘤性病变中常见的表现 [4]。软骨成分在 T1 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中等信号,在 T2 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骨性突出在所有序列上都表现为低信号。

大体病理检查可见其含有成熟脂肪,类似于软组织脂肪瘤。软骨、骨样结构的化生,以及从骨表面延伸至病变的骨质突出或皮质增厚区域均可出现。这些骨质突出与邻近骨并无骨皮质或骨髓的连续性。软骨和骨样化生常见于骨质突起的临近区域。

近骨脂肪瘤通常不造成骨破坏。骨质突出可能与骨软骨瘤相似,但骨软骨瘤通常与其下方骨骼的髓腔相通。此肿瘤也需与脂肪肉瘤相鉴别。近骨脂肪瘤显示薄的纤维隔,而脂肪肉瘤常表现为增厚或结节状的纤维隔,并有中度至强烈的增强。“伴随的非脂肪性软组织肿块、明显的高 T2 信号灶以及显著的增强区域也更支持脂肪肉瘤 [5]。”

近骨脂肪瘤常导致神经压迫,出现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对于前臂近端的近骨脂肪瘤,神经压迫最常见,可最终发展为肌肉萎缩。MRI 最初可见肌肉水肿,在 T2W 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随后可进展为肌肉萎缩(体积减少)和/或脂肪浸润。在 T1W 图像上可见肌肉内高信号的线状脂肪条带,是最能显示脂肪浸润的序列。

近骨脂肪瘤的治疗方式为彻底的手术切除。

鉴别诊断列表

骨膜旁脂肪瘤
骨软骨瘤
脂肪肉瘤

最终诊断

骨旁脂肪瘤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图像分析

长轴扩展视野超声检查

icon
长轴扩展视野超声检查

手术标本

icon
外科标本

常规X线片

icon
常规X线片

大腿CT扫描

icon
大腿CT扫描

大腿MRI(轴向图像)

icon
大腿MRI(轴向图像)

大腿MRI检查

icon
大腿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