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中央骨骨坏死

临床病例 26.09.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0岁,男性
作者: Madeira G, Napoli A, Moline T, Martin E, Oria S, Bruno C.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0岁的男性拳击手,因右手腕背侧进行性疼痛持续1年就诊。
体格检查显示中腕关节桡侧背面肿胀。

影像学表现

正位和斜位的X线片显示在舟状骨、梯状骨和头状骨之间存在一个最大直径约6毫米的骨碎片(图1)。
多层螺旋CT(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显示,在舟状骨、头状骨和梯状骨之间关节的背侧发现一个具有明显硬化、表面光滑的双分叶三角形小骨,提示在此处存在一个附骨(腕中央骨)(图2)。
磁共振成像(MR)在T1、T2和STIR序列上显示该小骨在所有脉冲序列中均呈现低信号强度(图3)。

病情讨论

大多数腕骨的附加骨缺乏临床意义,并表现为无症状的解剖学变异。Os centrale carpi 属于相对罕见的发现,而双侧出现则更加罕见。它位于腕骨背侧,位于舟状骨、梯形骨和头状骨之间。从系统发育角度来看,它是较原始动物中存在的腕骨中央列的残余。除人类和一些非洲猿类外,os centrale carpi 在灵长类中属于正常骨骼。在人体胚胎中,大约在6周时会出现软骨性 os centrale carpi 及其骨化中心,并在8周时与舟状骨融合,形成其远端尺侧部分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os centrale carpi 可能自舟状骨突出,或偶尔与头状骨或梯形骨融合 [1, 2, 4, 5].
这种情况应与其他营养不良性软组织钙化相鉴别,如羟基磷灰石沉积病、CREST综合征、创伤后异位骨化,以及与舟状骨相关的其他异常。撕脱性骨折通常表现为无皮质或边缘不规则。半肢性骨骺发育不良在腕部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可在腕骨形成类似骨软骨瘤的大块肿物。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舟状骨骨化异常,其近端和远端会出现多个骨化中心 [1, 7].
在某些情况下,os centrale carpi 由于在腕关节中具有一定活动度,可能导致症状,干扰其他腕骨的活动。此外,这些症状也可能与该小骨的骨坏死及继发性退行性改变有关。在后一种情况下,X线和 CT 通常显示 os centrale carpi 呈硬化、碎裂外观,并伴有关节不规则及变窄,而 MR 成像在所有脉冲序列上均显示该小骨为低信号。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钆剂)可能证实骨坏死诊断,因为无强化表明缺乏血液灌注,与严重缺血和坏死相符 [1, 2, 3, 6].

鉴别诊断列表

腕中央骨坏死
营养不良性软组织钙化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半肢性骨骺发育不良

最终诊断

腕中央骨骨坏死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多排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多排螺旋CT扫描

T2、T1 和 STIR 序列的磁共振图像

icon
在 T2、T1 和 STIR 序列中的 MR 图像

前后位和斜位的X线片

icon
前后位和斜位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