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斐逊骨折(寰椎爆裂骨折)

临床病例 30.12.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6岁,女性
作者: Alix Juillet de Saint-Lager, Max Scheffle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6岁的女性患者,没有任何显著的既往病史,因从马背上坠落后被送入急诊室。她描述了头部受到轴向撞击,但并没有失去意识,并且诉说出现急性颈部疼痛。她在血流动力学上保持稳定,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影像学表现

对颈椎进行了普通X线检查(Fig. 1a-c),显示寰椎后弓存在两条骨折线。未见寰枕关节或寰枢关节脱位,也未在更尾侧水平发现明显椎体骨折。
随后进行了头部及颈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Fig. 2),显示寰椎前弓右侧额外存在一条骨折线,主要骨折片之间有4 mm的分离。未见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
最后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寰椎横韧带完好无损(Fig. 3)。

病情讨论

1920年首次描述的Jefferson骨折是一种罕见的寰椎骨折,由前弓和后弓同时发生骨折导致寰椎环爆裂所定义。这通常是由于类似枕骨Anderson骨折的轴向载荷作用于颈椎所致。根据骨折线的数量不同,可将Jefferson骨折分为多种变型,数量可从两条至四条不等,其中四条骨折线的变型最为常见 [1]。
患者通常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并表现为颈痛。
一般来说,由于这种骨折会造成寰椎环的爆裂并倾向于扩大椎管,故不会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如果出现神经症状,通常归因于其他相关的颈椎病变。事实上,在高达50%的C1骨折中可见其他伴随病变,不少于43%的C1骨折伴有C2骨折 [1, 2]。
常规的三位X线片检查通常首先进行。需要记住的关于Jefferson骨折的三个主要征象是:首先,在侧位片上表现为咽后软组织影增宽;其次,在同一体位上可见齿突前间隙超过4 mm;第三,在张口位片上,可见C1侧块发生移位(错位),提示寰椎环爆裂 [2]。实验研究显示,当C1两个侧块在齿状突上关节面上的总移位超过6.9 mm时,非常怀疑横韧带断裂 [3]。CT是评估枕颈交界区病变(包括Jefferson骨折)的最佳技术。轴位图像可见寰椎侧块内侧面上的小结节撕脱,代表横韧带的附着点 [1],这提示即使在无移位骨折时,也存在寰枢关节复合体的不稳定。
磁共振成像在软组织分析中不可替代。通常用于确认或排除韧带损伤或脊髓损害。
对无移位且稳定的Jefferson骨折,可采用硬颈托保守固定治疗。另一方面,不稳定骨折则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式,包括轴向牵引、Halo背心固定、或后路或经口腔的C1-C2内固定。
总而言之,Jefferson骨折是一种寰椎的爆裂样骨折,如果是孤立性骨折,一般不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完整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寻找不稳定征象和其他伴随椎体病变至关重要。

鉴别诊断列表

Jefferson骨折
其他类型的寰椎骨折
先天性寰椎异常 [4]

最终诊断

杰斐逊骨折

证书

没有检测到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入院时颈椎X线片

icon
入院颈椎X线片
icon
入院时颈椎X线片
icon
入院颈椎X线片

后续CT检查

icon
后续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