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L 诱发的颈髓病变:病例报告

临床病例 16.01.201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8岁,女性
作者: Chethan Belgur S, Yugandhara M Shah, Brig R S Moorth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38 岁的患者,因双侧上肢和下肢无力缓慢进展的病史前来就诊。她被转诊进行颈椎 MRI 检查,也进行了颈椎 CT 扫描。

影像学表现

• 在 T1 加权矢状位图像上,可见自枕骨大孔至 C6 水平的后纵韧带、盖膜、黄韧带以及棘上韧带增厚,呈等信号强度。在 T2 加权矢状位图像上,这些韧带的增厚均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强度,棘上韧带的增厚也同样明显。
• 从颅椎交界处至 C2 水平的颈髓可见受压,尤其在齿突后方,表现为轻度高信号强度——由于增厚的韧带所致的颈髓病变。
• 在 CT 扫描上,增厚的后纵韧带或黄韧带均无骨化证据。

病情讨论

病例报告来自安得拉邦的纳尔贡达地区。该地区因岩石成分导致水中含氟量高而成为已知的氟中毒流行区。氟的安全和适宜摄入量为1.5至4毫克/天。流行区人群的每日氟摄入量可从10毫克至35毫克不等[1]。本例患者血清氟水平升高。
氟中毒的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氟中毒[2]。
氟中毒脊柱的典型放射学表现包括骨硬化、骨赘形成、韧带增厚,并进一步发展为骨化[1]。骨密度升高是量的增加而非质的改变,这是由于基质增多但矿化并未增加。骨继续形成,因为增厚的小梁周边为未钙化的部分,且由于其耐受吸收而变得更厚[10]。可见韧带增厚并进一步骨化。主要受累的韧带为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导致压迫性脊髓病变。后纵韧带肥厚最早在1974年由Kamikozuru等人报道。后纵韧带(PLL)在前后径大于3.5毫米时被视为HPLL[6]。还可见覆膜增厚。该膜的平均厚度约为1毫米[9]。颈髓的受累最常见,其次为胸髓和腰髓。MRI和CT对明确诊断HPLL有帮助[3]。后纵韧带肥厚是其骨化的前驱状态[4]。MRI可显示软组织结构及脊髓变化。氟中毒椎体在T1和T2加权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10]。然而在本例中,氟中毒在韧带即将骨化及骨密度增加的下一阶段之前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后纵韧带肥厚在其骨化前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治疗。对于HPLL可采用前路减压手术,以防止病情恶化并获得神经功能改善[7]。HPLL患者可通过前路直接切除HPLL而获益[3]。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选择包括椎板成形术、椎板切除术及椎板切除联合内固定融合术[8]。在HPLL病例中,平均恢复率明显高于OPLL病例。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5]。

鉴别诊断列表

在氟中毒患者中,由肥厚性后纵韧带引起的颈髓病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DISH)
强直性脊柱炎

最终诊断

氟中毒患者中由肥厚的后纵韧带引起的颈髓病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T1 加权矢状位图像

icon
T1加权矢状位图像

T2加权矢状位2A图像

icon
T2加权矢状位2A图像
icon
T2加权矢状位2A图像

CT矢状面重建

icon
CT矢状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