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男性患者摔倒时以伸直手臂支撑,出现炎症、疼痛和关节活动度受限,并可在肘后部触及缺损。
肘关节侧位X线显示:鹰嘴突背侧有骨刺,并在肱骨远端后方可见一个小的骨质撕脱(“flake征”)。
MRI显示肱三头肌浅层腱(外侧头和长头)近端回缩并发生单独性断裂,深层腱(内侧头)保持完整。
临床视角: Sierra 等人提到肱三头肌肌腱断裂是一种罕见情况,从 1987 年到 2006 年仅报告了 50 例 [1]。然而,在 Koplas 等人的研究中,他提到肱三头肌肌腱损伤的患病率为 3.8%(18 例部分撕裂,10 例完全撕裂)[2]。导致肱三头肌肌腱撕裂的诱发因素包括鹰嘴滑囊炎(局部类固醇注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功能衰竭、举重(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以及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等 [2]。
影像学视角: 仅累及肱三头肌表层的部分厚度撕裂,其发生可能与肱三头肌远端肌腱在鹰嘴处独特的附着解剖位置有关 [3]。
肱三头肌属于肘部肌群的后群,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部分组成,因此得名 [4]。
外侧头和长头在远端会合并形成扁平融合肌腱,止于鹰嘴近端后部(图 3)。内侧头起于肱骨桡神经沟的内侧面。长头和外侧头形成的单一肌腱止于鹰嘴。浅层纤维继续向远侧伸展,形成肱三头肌腱扩展部,并分别止于尺骨后嵴的内侧部以及桡侧的伸腕肌总筋膜(图 3)。内侧头在更远端仍保留肌肉形式,直到靠近止点时才形成一个独立的肌腱,部分止于鹰嘴,部分附着于长头和外侧头融合扁平肌腱上,部分附着于肘关节囊后部(图 3),在肘关节伸展时防止关节囊受挤压 [5]。该腱在 MRI 上可能呈现二分外观,但组织学研究显示肌腱在止于鹰嘴之前会融合成一个整体 [6](图 3)。
在鹰嘴背侧出现骨刺以及肌腱内异位钙化可能与附着部病变及慢性腱炎相关,并可能改变肌腱结构的完整性 [7]。
结果: 对于部分撕裂的手术修复仍有争议,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保守治疗往往即可取得良好且有效的结果。然而,作者建议对于从事体力工作或运动员以及年轻患者,应进行手术修复 [6]。
孤立的肱三头肌浅层腱撕裂。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在MRI冠状位及矢状位序列上可见肱三头肌腱(主要为外侧头与长头融合后形成的浅表腱部位)在其止点附近信号异常,伴随局部软组织肿胀。局部可见少量软组织间隙内高信号影,提示腱纤维部分断裂或撕裂的表现。部分图像中可见肘后方有骨赘样改变(“啄状”或“刺状”外形),符合鹰嘴部位的常见骨赘。X线平片显示鹰嘴外形轻度增生或钙化,未见明显急性骨折征象。
局部皮下组织可见肿胀,MR图像上未见明确独立囊性液体征象,但可疑局部慢性炎症或滑囊病变可能。未见明显肌肉显著撕裂或完全断裂的明显征象,仍需结合临床查体判断。
结合患者年龄(52岁)、外伤机制(跌倒伤)、临床症状(后侧肘痛、关节活动受限、可触及缺损样改变)以及MRI上对肱三头肌腱浅表纤维的高信号异常改变,综合判断最可能诊断为:
“肱三头肌腱部分撕裂,合并潜在的止点骨赘及慢性腱止点炎”
若仍存疑,可在临床上结合进一步的超声检查或术中探查明确腱撕裂的程度。如肌腱附着点完整度存在疑虑,可考虑必要时进行动态超声或再次MRI评估。
根据肱三头肌腱部分撕裂的程度、患者功能需求及日常活动要求,可考虑以下策略: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务必遵循FITT-VP原则(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总量Volume、进阶Progression),随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作动态调整。如合并骨质疏松或其他基础疾病,应确保训练强度及动作方式安全可行,防止再次损伤。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与临床信息所作出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进一步疑问或病情变化,敬请及时就医。
孤立的肱三头肌浅层腱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