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59 岁女性,因左膝前方肿胀和疼痛已持续三年而前来我院骨科门诊就诊。膝关节活动不受影响。患者的母亲曾患有佩吉特氏病,家族史除此之外无其他特殊。
进行了 CT 和钆增强 MRI 检查。CT 显示髌骨弥漫性增大,骨小梁粗糙并伴有皮质增厚。在髌骨中央可见数个小的硬化性及溶骨性灶(图 1 和图 2)。在 MR 图像上,增厚的皮质在 T1 加权像上呈等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并在使用钆对比剂后显著强化。病变中部在 MRI 上呈混合信号。髌骨病变并未延伸至周围软组织。可见髌后软骨病变(图 3-6)。
BACKGROUND
Paget病(PD)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平衡被破坏而导致骨骼结构发生改变。[1] 该病最早由詹姆斯·佩吉特(Sir James Paget)于1877年描述,当时称为“变形性骨炎”(osteitis deformans)。PD的流行病学似乎正在迅速变化:世界各地的多个研究团队报告称,P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下降,同时临床上所见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对这些发现最可能的解释是环境因素(部分仍未知)暴露的改变在PD的发生中起到作用。[1] 然而,副黏液病毒也被提出可能是致病感染因素。[2] 遗传因素同样重要:在家族性PD中,SQSTM1基因的突变率为25-50%。[1] 随着年龄的增加,PD的发病率提高,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PD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溶骨期(“热”期),第二阶段为溶骨与成骨混合期,第三阶段为硬化期。通常在第二阶段出现骨膨大、皮质增厚和小梁骨增粗。约1%的患者可发生恶性转化,如发展为骨肉瘤或巨细胞瘤。可通过应用双膦酸盐来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并减少骨吸收。
[2]
最常受PD累及的骨骼包括颅骨、脊柱、骨盆和股骨。通常该病呈多骨性。当仅有一块骨骼受累时,则称为单骨性PD。髌骨受累的PD十分罕见。Ploumis等人在一篇综述中曾对其有所描述。[3] 据我们所知,此前已有4篇相关病例报告发表。[4-7]
OUTCOME
在完成MRI和CT检查后,为进一步确认对PD的放射学诊断,在CT引导下进行了活检(图7)。病理结果显示骨小梁增粗、骨细胞数量增多以及局部成骨细胞活性增强。诊断意见为“Paget样反应”,其鉴别诊断包括PD、外伤后改变或炎症反应所致改变。患者数年前曾有过创伤史。为明确诊断,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髌骨对放射性药物(99 Technetium)摄取明显增高,且未见其他可疑病变(图8),与PD相符。
髌骨佩吉特病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CT及MRI图像可见,患者左侧髌骨骨质呈混杂性改变,表现出透亮区(溶骨区)与硬化区混在一起,并有局灶性皮质增厚。MRI上可见病变区信号异常,T1、T2序列中均显示较不均匀的信号强度,提示骨小梁结构紊乱与增厚。未发现明显软组织肿块或关节腔内滑膜明显异常增厚。邻近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关节面未见明显受累。骨扫描显示左侧髌骨放射性药物摄取明显增高,无其他部位显示类似病灶。
结合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临床症状、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及骨扫描显示仅在髌骨处出现放射性显著摄取,再加上病理提示“Paget样改变”,是对单骨型骨Paget病的高度怀疑。排除其他肿瘤或创伤后改变后,最可能的诊断为髌骨单骨型Paget病。
治疗策略:
康复与运动处方:
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原则(FITT-VP:频率、强度、时间、类型、进阶及个人化),并随时监测疼痛或其他不适。一旦出现关节肿胀、明显痛感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评估。
本报告基于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案需结合线下详细检查与专业医生面诊意见。本报告不替代常规医疗服务,如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诊。
髌骨佩吉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