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大理石骨病(Albers-Schönberg病)

临床病例 21.04.201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7岁,男性
作者: Rolf Munkholm Jensen, Gina Al-­Farr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7岁男性患者因发热和晕厥而入院。初步血液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减少,最初怀疑患有白血病。

影像学表现

由于该患者易患骨硬化症,他的母亲和女儿均已确诊该疾病,因此对其进行了全身骨骼X线检查。
X线显示弥漫性骨硬化和普遍的高密度骨结构。可见骨皮质增厚,长骨骨髓腔受侵。脊柱X线可见“骨中骨”表现以及“三明治”椎体的表现。

病情讨论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在X线片上骨密度增高。该疾病由破骨细胞分化或功能障碍引起,导致骨吸收受损,从而形成硬化且易碎的骨骼。它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 (1)。该疾病从具有威胁生命并预后不良的“恶性”新生儿型(常染色体隐性骨硬化症,ARO),如骨髓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一直到可以在X线检查时意外发现且预期寿命正常的相对“良性”成人发病型(常染色体显性骨硬化症,ADO,也称Albers-Schönberg病)。据估计,常染色体隐性型的发病率为每25万例出生中约1例,而常染色体显性型的发病率约为每2万例出生中1例 (2)。轻度病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较重病例则可出现骨折、骨髓炎、骨骼畸形、发育障碍、骨髓抑制伴贫血、感染以及因髓外造血导致的肝脾肿大,还可能出现由于骨压迫神经所致的失明、面神经麻痹和耳聋等。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骼在X线片上的特征 (2)。可以通过骨活检和基因检测来确认诊断并区分不同亚型的骨硬化症。骨硬化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因此治疗主要是针对诸如骨折、骨髓炎和关节病变等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对于严重的ARO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 (2, 3, 4)。
本病例患者最终完全康复,血液检测结果恢复正常,骨髓抑制被归因于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列表

最终诊断为骨硬化症(ADO)。
佩吉特病
铅和铋中毒
其他可引起继发性骨硬化的情况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最终诊断

最终诊断是骨硬化症(ADO)。

证书

很抱歉,我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如果您有具体需要翻译的文本,请将其粘贴在此,我会尽力为您提供准确的中文翻译。

图像分析

常规腰椎侧位 X线片

icon
常规腰椎侧位X线片

常规腰椎正位X线片

icon
常规腰椎正位X线

常规骨盆X线

icon
常规骨盆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