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际区肌上皮瘤

临床病例 15.05.201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0岁,女性
作者: Bintoudi A1, Terra M2, Mass M2.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在左手运动损伤几天后被送入急诊科。他的母亲注意到左手掌侧出现软组织肿胀。临床检查显示,肿块质地柔软、可活动,伴有轻度触痛。最终通过手术切除该肿块。

影像学表现

最初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小鱼际区存在一个无钙化的软组织异质性肿块(图1a,1b)。随后为了进一步评估,进行了手部MRI检查。可见一个界限清楚、呈分叶状的肿块,在T1加权像(图2a,2b)上信号较低,在T2加权脂肪抑制图像(图3a,3b)上信号偏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呈明显但略微不均匀的强化(图4a,4b)。该肿块被手术切除。术后7个月的MRI随访仅发现手术瘢痕组织痕迹,未见局部复发的任何证据(图5a-d)。

病情讨论

肌上皮瘤是唾液腺的良性肿瘤,被归类为具有纯肌上皮分化的皮肤性混合肿瘤。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们也可发生在软组织中,主要见于四肢。它们由不同的组织学成分组成,且肌上皮成分所占比例较高 [1]。
它们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生长缓慢的肿瘤,主要发病高峰在第三至第五个十年。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病例中患者相当年轻 [2]。在文献中仅记载了少数病例,因此无法使用典型临床表现一词。在此前报道的所有病例中,患者均表现为局部肿胀和轻度触痛 [3]。有一例患者因肿瘤的大小和范围引起正中神经受压症状 [2]。尽管大多数病例在初始平片上未见钙化证据,但文献中确有一例出现钙化的报道 [4]。然而,该肿瘤在皮下区域生长,对骨侵袭率较低。文献中,我们仅发现一例累及骨组织的病例 [5]。影像检查至关重要,因为在各个年龄段,软组织肿胀可能由多种病理原因引起,包括肉瘤。超声可作为诊断工具,用于识别病变的实体特征。肌上皮瘤多表现为低信号、高血管化、分叶状且界限清晰的肿块 [2]。MRI 是软组织病变的金标准影像学方法,因为它可以提供肿瘤特异性特征之外的更多信息。在大多数病例中,基于解剖和病灶信息的治疗指导显示,肿瘤通常呈分叶状、边界清晰,在 MRI 上为低信号,并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呈明显强化 [3, 4]。尽管影像学可以勾勒肿块的特点、范围以及与神经血管和骨结构的关系,但最终诊断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的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1-5]。对于肿块的大小、范围和临床表现,可选择随访观察或手术切除。肌上皮瘤通常生长缓慢,属于良性肿瘤,其中没有复发性触痛,然而已报道过一例恶变案例 [6]。对于恶性可能的情况,影像检查对于评估肿瘤特征、进行手术规划和随访都十分重要。尽管肌上皮瘤作为软组织肿物的概念是近来才被认识到的,但在鉴别诊断中仍需考虑到肌上皮瘤,并在极其罕见的恶变情况下保持警惕。

鉴别诊断列表

手部软组织肌上皮瘤
腱鞘囊肿
肉瘤

最终诊断

手部软组织肌上皮瘤

证书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灰度超声

icon
灰度超声

矢状位 T1加权成像

icon
矢状位 T1加权成像
icon
矢状位T1加权像

轴向T2W脂肪抑制图像

icon
轴向T2加权脂肪抑制图像
icon
轴位 T2W 脂肪抑制图像

矢状位 T1 对比增强图像

icon
矢状位 T1+对比增强图像
icon
矢状位 T1 增强图像

7个月的随访

icon
7个月的随访
icon
7个月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