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男性在扭转伤后出现膝关节疼痛,来到急诊科就诊。
AP 及侧位 X 线片显示在右股骨干骺端可见一个 35x90 毫米的透亮性病灶。其位于中央,边界不清晰,无硬化,伴有皮质侵蚀。可见内侧骨膜反应。
未做强化的 CT 检查证实存在髓内病灶。未见软骨样基质。骨膜反应呈实体状。
非骨化性纤维瘤(NOF)是一种良性[1]、纤维性[2]病变。它在组织学上与纤维性皮质缺损(FCD)相同,但按照惯例,其最长径大于 3 cm[1]。该病变在 20 岁以上人群中很少见[3],并且在男性中发生率是女性的两倍[4]。NOF 和 FCD 非常常见:在 33% 的正常儿童中可以发现,是最常见的良性骨骼病变[1]。NOF 最常见于膝关节附近,即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5]。它被认为是一种发育缺陷[2],起源于骺干端,并向干骺端方向生长[3]。在 8% 的病例中,可见多发病灶[6]。
NOF 通常无症状——是在为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且并无临床意义[4]。然而,特别大的病灶可能会引起慢性疼痛[1],并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尤其是当病变横径超过骨横截面 50% 时[4]。
X 线检查通常足以进行诊断[6]。NOF 的典型表现是在膝关节周围(骺干端或干骺端位置[2])出现边界清晰、偏心分布的透亮区[7]。当病变较大时,也可出现在骨骼中央[2]。它通常呈椭圆形,长轴与骨长轴平行,且向骨髓腔内凸出[6]。其边缘的外观可能不同,从模糊到密集硬化不等,病灶腔隙数量也可能不同[4]。这是由其自然病程所致:最初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随后出现硬化,接着从干骺端侧开始骨化,然后重塑为正常骨[2, 3]。这种硬化过程可能被误认为是纤维异常增殖症[8]。只有当病变引起病理性骨折时,才会出现骨膜反应[8]。除非需要手术或病程表现不典型,否则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在这些情况下,CT 是首选的成像方式[6, 8]。CT 可以对病变的大小和体积进行详细评估[6],并可以评估骨皮质的完整性[5]。
NOF 生长缓慢[8],大多数在青春期结束后 29-52 个月内会自然愈合[1]。无需任何治疗[2]。对于缺损较大的患者,可建议避免剧烈活动,以免诱发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可通过复位和固定或刮除并植骨来进行治疗[4]。
NOF 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但在表现不典型时,可能会被误认为更严重的病变。
非骨化性纤维瘤(经病理确诊)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膝关节X光片及CT图像,可见右侧股骨远端(临近膝关节)干骺端区域存在一相对较大的、边界清晰的偏心性溶骨性病灶。该病灶呈椭圆或类椭圆形,纵轴与骨干平行。病灶内透亮区明显,局部骨皮质可见轻度变薄但仍较完整,尚无明确的骨皮质中断迹象。周缘部分出现一定程度的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没有见到明显软组织肿胀或肿块信号。结合CT横断面及冠状面所示,病灶在髓腔内占位明显,呈良性骨性病变形态。
结合患者的年龄(37岁)、病史(扭转伤后发现疼痛)、影像学(典型的偏心性、透明状溶骨灶,伴随一定程度硬化边,局部骨皮质虽变薄但未见明显破坏及骨膜反应),最符合的诊断为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尽管该病更常见于青少年,但在成人中也可见到。本例病灶虽然体积较大,但尚无明确证据提示病理性骨折或恶性倾向。
治疗策略:
目前大多数非骨化性纤维瘤病变无需特殊干预,仅需定期随访,观察病灶有无增大或引起症状加重。对无明显骨质破坏和无病理性骨折风险的患者,保守治疗通常即可,包括: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
在康复运动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初始阶段以不引起明显疼痛或不适为前提,重点放在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上,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可参考以下FITT-VP原则:
本报告仅为基于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诊断与医学意见。若有任何进一步疑问或症状变化,请务必咨询专科医生,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或病理学检查以获得最终诊断与治疗方案。
非骨化性纤维瘤(经病理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