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男性患者在轻微创伤后出现四肢不全瘫痪和颈部疼痛。
颈椎MRI显示在C5和C6椎体、右侧小关节突、右侧横突、右侧椎弓根、C6椎板以及C5和C6椎体之间的右侧小关节处出现信号异常的病变。
该病变在T2/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在T1序列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病变明显均匀强化。
病变延伸至C5和C6椎体水平的右侧椎前及椎旁区域,包绕右侧椎动脉,向右侧硬膜外区域延伸,并在C5和C6椎体水平压迫并向左侧移位颈脊髓。
在C6椎体内主要位于左侧可见较厚的皮质骨梁。这些骨梁在T2/T1图像上呈低信号,而周围病变在T2图像上呈高信号。这些骨梁类似大脑的脑沟,而病灶看起来类似脑回,在轴位图像上显示出“迷你大脑”征象。
浆细胞瘤是由肿瘤性单克隆浆细胞在骨或软组织(髓外)内形成的离散、孤立性肿块,可视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发对应形式。 [1]
根据部位不同,孤立性浆细胞瘤可分为两类:骨骼系统浆细胞瘤/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 [2]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可累及任何骨骼,但更易发生于含有红骨髓的中轴骨骼,主要是脊柱、肋骨、胸骨、锁骨、颅骨或肩胛骨。 [2, 3]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仅有单个因克隆性浆细胞破坏的区域,骨髓中浆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的比例小于5%,无其他溶骨性骨损害或其他组织受累,无贫血、高钙血症或肾功能损害,血清/尿液中的单克隆蛋白含量低或缺失,未受累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 [4]
X线和CT可显示膨胀性溶骨性病变。MRI可显示膨胀性的软组织信号病变,在T2/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在T1序列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时,浆细胞瘤可呈现中度至明显不等的强化。 [3]
在孤立性椎体浆细胞瘤中,椎体内会形成增厚的皮质支架结构。这种增厚的皮质支架外观,可能是源自浆细胞瘤导致的溶骨性过程所引发的应力现象,使剩余的骨组织为应对骨质减弱而增厚。或许该表现之所以未在其他原发性骨肿瘤或脊柱转移性病变中见到,是因为浆细胞瘤与其他破坏骨的肿瘤相比侵袭性更低。在浆细胞瘤中出现的皮质增厚表现似乎是该肿瘤所特有的特征。CT检查也可见到这种表现。 [3]
在我们的病例中,进行了活检并证实是浆细胞瘤。
教学要点:椎体内膨胀性病变呈现“迷你大脑”样外观是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认识到这一征象很重要,因为它可帮助放射科医生建议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从而促进早期和恰当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MR成像的早期诊断可能使活检不再必要。 [3]
累及C5和C6椎体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呈“迷你脑”样表现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
根据患者提供的颈椎MRI和CT影像,可见颈椎椎体出现明显的膨胀性病变,病灶呈“迷你脑样(mini-brain)”影像学表现;具体特点如下:
结合患者年龄、症状(颈痛及轻微外伤后即出现四肢无力)、以及影像表现,可考虑以下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临床信息(中老年男性、轻微外伤后颈椎病变并四肢乏力)、实验室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结果,以及影像学表现(典型的“迷你脑样”征象),最可能的诊断为:
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椎体骨质浆细胞瘤)。
若病理活检已明确诊断,则无需进一步鉴别。如后续怀疑进展或出现其他系统受累,应排查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对确诊为骨质浆细胞瘤的患者,可采取以下治疗与康复策略:
以上分析报告仅供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指导。具体治疗与康复方案需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并在专业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监督下执行。
累及C5和C6椎体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呈“迷你脑”样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