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纹骨硬化症

临床病例 30.09.201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80岁,女性
作者: Oliveira I, Simões A, Araújo B, Castro 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该患者是一名80岁女性,因呼吸窘迫就诊于急诊科。进行了胸部X线和CT检查。患者有骨关节炎的临床病史。

影像学表现

胸部X线片(图1)显示在多根左侧肋骨及右侧第一肋骨的长轴方向存在波动的不规则增生性皮质表现,类似蜡烛侧面滴落的熔蜡——“滴蜡征”。同时可见肩关节和肩胛骨周围存在异质性无定形钙化。
胸部轴位CT图像揭示主要累及左侧肋骨(图2a-f)的波动性不规则硬化改变,同时也累及右侧第一肋骨(图2a)、某个棘突(图2c)、左侧肩胛骨(图2a-c)及一个肋椎关节(图2g)。

病情讨论

骨质流注症(亦称 Leri 病)是一种罕见的硬化性骨发育不良 [1]。男女受累比例相当,患病率为每百万人 0.9 例。发病年龄范围为 2 至 64 岁,其中约有一半的病例在 20 岁之前被诊断 [2]。

骨质流注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畸形、挛缩和肌肉萎缩。患者也可能无症状,常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3]。

在影像学上已描述了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类似骨瘤的改变、蜡烛滴状外观(经典表现)、骨纹状病变样、软组织钙化以及混合型表现。

所谓蜡烛滴状外观是指皮质骨的不规则增厚,并伴有粗大起伏的骨质隆起,类似熔化的蜡 [4]。这一征象最初在常规 X 线片上被报道,但在 CT 上也可见到相似表现 [3 - 5]。

鉴别诊断包括骨纹状病(osteopathia striata)、斑点状骨肥厚症(osteopoikilosis)、骨肉瘤和骨化性肌炎。尽管有些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将其与骨质流注症相区分,但由于影像学特征的重叠以及存在重叠综合征(其中两种或多种硬化性骨发育不良的特征相结合,最常见的是骨质流注症、斑点状骨肥厚症和骨纹状病),因此并不总是容易作出正确诊断。骨纹状病常见纵向致密条纹,斑点状骨肥厚症则在关节周围可见点状或圆形的骨岛,骨肉瘤表现为骨质破坏,而骨化性肌炎则可见软组织内骨化,这些特征有助于与骨质流注症相区分,尽管其中一些特征在骨质流注症中也可出现 [6]。

大多数病例属于良性,无需手术干预,仅采取保守措施,如手法治疗、镇痛、物理治疗、双膦酸盐治疗及石膏固定。对于症状极为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更具侵入性的治疗,包括软组织手术操作,甚至在非常严重时进行截肢 [7]。

鉴别诊断列表

多发性骨流水样硬化症
条纹状骨病
骨斑点病
骨肉瘤
骨化性肌炎

最终诊断

多发性骨熔蜡样硬化症

证书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胸部X线片

icon
胸部X线片

胸部CT

icon
胸部CT
icon
胸部 CT
icon
胸部CT
icon
胸部 CT
icon
胸部CT
icon
胸部CT
icon
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