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岁女性,已知患有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因左腿无创伤性疼痛和无力就诊。她曾在左大腿切除过一处局灶性神经纤维瘤。为了查明引起疼痛的原因,对左侧股骨及膝关节进行了MRI检查。
左膝MRI扫描(图1、2、3)显示在膝关节后部皮下和肌间平面内存在弥漫性T2高信号且T1等-低信号组织浸润,直至股骨远端骨膜表面,导致骨发育异常并伴有后侧髁间切迹的增宽。CT成像也显示髁间切迹明显增宽(图4、5)。
背景
髁间切迹是股骨远端内侧髁与外侧髁之间的凹陷;在此附着了交叉韧带和半月股韧带 [1]。髁间切迹的增宽可由血友病性关节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病以及银屑病关节病引起 [2]。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由17号染色体NF-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1常见的表现包括牛奶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 [3]。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文献报道NF1导致髁间切迹增宽。本报告提示可能存在这样的关联。
临床与影像学视角
大约59.6%的NF1患者一生中会出现某种形式的恶性肿瘤 [4]。在我们单位,我们会定期为复杂NF1患者进行全身MRI监测。在此人群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类型的神经源性病变,包括局限性神经纤维瘤、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病组织、丛状神经纤维瘤以及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ur (MPNST):
在NF1中,骨发育异常常见于蝶骨翼及胫骨远端三分之一并伴有假关节。NF1骨发育异常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NF组织沿骨膜生长导致骨改建,或由于中胚层发育异常(在无任何宏观病变的情况下)[7]。
关于这种表现的潜在鉴别诊断,没有T2低信号的结节样成分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故不支持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此外,PVNS也不会倾向于关节囊外延伸。也没有T1高信号提示脂肪组织,故不支持脂肪树状瘤。关节内肿瘤极为罕见,膝关节周围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是滑膜肉瘤,但如本病例所示,该肿瘤也不太可能向关节内延伸。
我们在复杂NF1门诊中还观察到另一个类似病例(图6a和6b所示),其表现几乎相同,因浸润性神经纤维瘤病组织导致髁间切迹增宽。
结果
鉴于患者的NF1病史和症状,为排除潜在恶性肿瘤,对该病灶进行了活检。组织学显示肿瘤由在疏松胶原基质中无序分布的平淡梭形细胞构成,无明显异型性,无坏死。可见丝分裂相极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和SOX10强阳性,CD34呈网状染色,p16阳性,MIB1非常低。其外观符合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的表现,未见恶变证据。连续10年期间的MRI追踪显示病灶稳定,提示良性病变。
要点 / 教学要点
所有患者数据在整篇稿件和相关文件中均已完全匿名化。
神经纤维瘤病1型中的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病组织
根据提供的MRI及其他影像可见:在膝关节远端股骨部位(股骨内外髁之间的髁间切迹处)呈现明显“增宽”或“膨隆”改变。MRI上病灶呈T2高信号,可见软组织结构向关节内外扩展,局部呈浸润性生长趋势,关节周围骨质可见一定程度的重塑。该异常软组织信号似与周围肌肉筋膜和关节囊结构界限部分模糊,提示病变可能沿着外周组织面及骨表进行生长。部分切面可见肿物呈较均匀或略分叶形态,无明显骨质破坏或急性骨折征象。
结合患者既往NF1病史及病灶多年来影像稳定性,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纤维瘤作为首要考虑。
基于患者科学的病史(NF1)与本次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后续病理组织学结果(无恶性细胞学证据,呈S100与SOX10阳性,符合良性神经鞘源性肿瘤),最可能的诊断为:
“与NF1相关的良性神经纤维瘤(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病变)累及膝关节。”
若后期出现快速增大、疼痛加剧或影像学出现坏死区等,则需进一步评估以排除恶性变(如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1)治疗策略:
▪ 若患者症状轻微且病变呈稳定状态,可选择定期影像随访观察;
▪ 若病变体积增大、伴明显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或怀疑恶性变,需考虑手术切除或活检明确;
▪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性缓解(如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并无特异性抗瘤药物可逆转神经纤维瘤的生长。
2)康复/运动处方:
针对膝关节功能维持与改善,考虑患者骨质结构和神经病变特点,建议循序渐进的个体化锻炼:
本报告为参考性医学分析建议,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患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制定和调整最终治疗与康复方案。
神经纤维瘤病1型中的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