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3岁的男子在摔倒后出现严重的背部中段疼痛、左腿和脚疼痛以及感觉异常。他因为背痛而难以抬腿。未发现头部、胸部或腹部受伤。检查显示上肢力量正常,但左脚力量减弱(4级)。
腰骶椎 X 线(图 1 和图 2):可见 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于同一水平椎管直径减小。
全脊柱 CT(图 3 和图 4):可见 T12 椎体粉碎性中央压缩性骨折,伴有向后移位的后方骨折碎片致椎管狭窄;骨折延伸至左侧椎板;T12 椎体的棘突也存在(未在图像中显示)。
腰骶椎 MRI(图 5、6 和 7):T2WI 显示 T12 椎体及后方结构粉碎性骨折并中央压缩,同时可见骨髓水肿;向后移位的椎体后方骨折碎片压迫硬膜囊,导致脊髓圆锥出现肿胀并在 T2WI 上呈局灶性信号增高;矢状位 STIR 图像示 T11–T12 水平棘间韧带水肿,并伴有邻近皮下组织水肿。
脊髓圆锥是脊髓末端呈锥形的部分,通常范围从 T12 到 L2 [2]。引起脊髓圆锥综合征的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创伤导致的压迫或爆裂性骨折、髓内肿瘤、感染(如硬膜外脓肿)、脊髓硬膜动静脉瘘以及脊髓梗死。临床上,脊髓圆锥综合征(CMS)通常表现为严重的背痛、下肢无力(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缺损)、鞍区麻木或感觉减退、早期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
在创伤后出现 CMS 症状的患者中,应同时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CT 对评估骨损伤至关重要,能够详细显示骨折以及导致脊髓受压的后移骨片。MRI 对评估脊髓、椎间盘和软组织非常重要,有助于发现髓内肿瘤或感染。这两种成像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对结构性损伤进行全面评估。
早期外科干预能显著改善 CMS 患者的预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尤其是 CT 和 MRI,可迅速识别潜在病因,从而及时决定手术方式。及时解除压迫、稳定骨折或切除肿瘤能够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长期预后。
我们的患者在胸腰段进行了脊柱钛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在T12进行了椎板切除减压术,针对脊髓圆锥上区。
第12胸椎外伤性爆裂骨折并伴随累及脊髓圆锥的脊髓挫伤
根据提供的X线、CT及MRI图像,可以观察到下列主要特征:
结合影像学表现及患者跌倒后的临床病史,可考虑以下诊断:
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背痛、下肢力量下降、感觉异常),结合外伤史及CT、MRI证实的T12椎体爆裂性骨折并后方碎片椎管占位,最符合的诊断为:
“T12爆裂性骨折伴脊髓圆锥压迫(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
患者已行经后路内固定及T12椎板减压。后续治疗策略及康复计划可概括如下:
根据FITT-VP原则,建议循序渐进、个体化调整:
本报告基于当前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不具备面对面诊疗的效力。具体诊断与治疗方案请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
第12胸椎外伤性爆裂骨折并伴随累及脊髓圆锥的脊髓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