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6岁女性,既往有慢性反复性足跟疼痛病史。体格检查未发现感觉丧失的证据。
磁共振成像使用高分辨率表面线圈对右足进行检查。患者在1.5 T磁体内接受扫描。针对所有磁场强度的技术参数如下:矢状面、冠状面和轴面短T_反转恢复(STIR)快速自旋回波,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及T2加权,以及矢状面和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
MR图像显示近端足底筋膜明显增厚,且其内部信号强度增高。同时还可见筋膜周围及轻度跟骨骨髓水肿。
与这些发现相关的是,小趾外展肌出现选择性的脂肪组织替代。
Baxter 神经病是一种跟骨下神经(ICN)的卡压综合征,该神经是外侧足底神经的第一分支。它占内侧跟痛原因的 20%,偶尔会放射至足部外侧 [1, 2, 3]。
小趾外展肌萎缩反映了 ICN 的慢性压迫,表现为受累肌肉的肌肉质量丧失并被脂肪组织替代(图 1)[4]。由于足踝部位神经受压涉及纤细且复杂的解剖结构,且临床症状和电生理检查结果可能未能提供诊断依据,MRI 在该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1]。此外,与 MRI 不同的是,肌电图可能无法区分跗管水平的外侧足底神经受压和 ICN 受压[1]。
ICN 的受压可能发生在三个位置:(a) 肥厚的拇展肌筋膜缘附近;(b) 神经穿过拇展肌深筋膜与方形足肌内侧头的内侧尾缘之间;或 (c) 最常见的是在神经穿过内侧跟骨结节前方时,此处常伴随跟骨骨刺和近端足底筋膜的显著增厚,如本例所示(图 2)[1, 4]。
ICN 的压迫可能由生物力学改变导致,如胫后肌腱功能障碍或跟腱病,也可能由于足底筋膜炎和/或足底跟骨骨刺对神经的直接机械压迫所致(图 3)[2]。Recht 等人报告在 37% 的小趾外展肌萎缩病例中存在足底筋膜炎 [4]。
文献中记载,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足底跟痛原因 [5, 6]。此病通常发生于肥胖的中老年患者身上,原因是由于体育活动、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所导致的反复性创伤 [5, 6]。
基于本病例,为了确定针对跟痛患者的正确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建议评估小趾外展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因为这反映了慢性 ICN 受压。
与足底筋膜炎相关的巴克斯特神经病变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1. 在MRI检查中可见足跟内侧部的软组织结构,尤其是沿足底筋膜内侧缘附近,显示有与 Baxter 神经(即外侧足底神经第一支,下跟骨神经)走行一致的潜在受压区域。
2. 在受累区域邻近可见足底筋膜增厚和(/或)跟骨骨刺(骨赘)形成,与足底筋膜或跖筋膜的慢性牵拉刺激相关。
3. 于小趾外展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 muscle)内可见脂肪浸润或肌肉萎缩表现,提示该肌肉长期失神经支配,符合 Baxter 神经受压的推断。
4. 其他足跟周围结构并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骨结构连续性可见,无明显骨折或严重骨质破坏迹象。
综合影像 Findings(尤其是小趾外展肌局部脂肪浸润)、患者慢性反复的足跟疼痛史、及临床体格检查特点(无明显感觉障碍,但持续性内侧足跟痛及临近区域不适)等因素,最可能的诊断是:
“Baxter’s 神经病(外侧足底神经第一支卡压性神经病变)”。
若仍有疑虑,可结合肌电图、超声或对症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进一步明确。
1. 保守治疗:
2. 手术治疗指征:
3. 康复及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
4. 特殊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仅为基于现有影像及病史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具体诊断与治疗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专科医生综合评估确定。
与足底筋膜炎相关的巴克斯特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