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多发性软骨内瘤

临床病例 25.06.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岁,女性
作者: Marta Baptist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岁的男孩因右手第4指数月来无痛性肿胀到小儿骨科就诊。
既往无外伤或感染史。
检查时未见活动受限或炎症体征。

影像学表现

手部X线片(Fig. 1)显示右手第4指的干骺端有3处溶骨性病变,边界清晰且过渡区狭窄,位于髓腔中心。可见骨质增大及皮质变薄。未见骨膜反应,也未发现相关骨折。
磁共振成像(Fig. 2)显示3处病变,其信号强度类似于骺板软骨(在T2/PD FS序列中为高信号,在T1序列中为低信号),在加用钆剂后的T1序列上可见边缘和隔膜的强化。未见软组织成分。

病情讨论

手部原发性骨肿瘤十分罕见(<5% 的骨肿瘤),而内生软骨瘤(良性软骨性肿瘤)占据大多数病例。[1] 内生软骨瘤通常无症状;若出现疼痛,则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在普通 X 线或 CT 上,内生软骨瘤表现为透亮病灶,具有较窄的过渡带和清晰的边界,位于近骨骺的髓腔内。可见软骨样钙化模式。可出现内侧皮质骨质雕刻、变薄及骨膨胀。[1, 2]

在 MRI 上,内生软骨瘤因软骨中较高的细胞外水含量而呈现高 T2 信号强度。在 T1 加权成像(T1WI)上,可见分叶状边缘。T1WI 增强后,由于病灶缺乏血管,可出现周边及间隔样强化模式。

有 3 种综合征与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相关:
- 多发性软骨病或 Ollier 病最常见。它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疾病,特点是存在不对称分布的多发内生软骨瘤,确诊的平均年龄为 13 岁。[1] 手部小管状骨常受累(掌骨比指骨更常见)。内生软骨瘤可导致畸形(如肢体缩短)。仅在出现并发症(畸形、骨折或恶性转化)时才考虑治疗。
- Maffucci 综合征的特点是多发内生软骨瘤及软组织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它为散发性疾病,恶性转化为肉瘤的风险更高。
- Metachondromatosis 为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由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及骨软骨瘤组成。与典型的远离关节生长的骨软骨瘤不同,这些骨软骨瘤可能朝向关节生长。骨软骨瘤位于手指及长骨,并可自行消退。恶性转化十分罕见。[4]

软骨肉瘤是最重要的鉴别诊断。在 Ollier 病中报告的恶性转化风险为 5-50%。[1] 恶性转化更常见于长骨和中轴骨骼。严重疼痛、病灶增大、皮质或已有钙化破坏以及骨膜反应都是可疑特征。恶性转化的平均年龄为 33 岁。可能会出现多发性软骨肉瘤。[3] 区分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并不容易。有证据表明,MRI 上的早期指数性增强对恶性的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只有缺乏增强才能排除恶性。

巨指畸形是由手指所有结构的增大导致的,可见于多种综合征。Proteus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多系统疾病,可表现为巨指畸形。确诊需存在其他表现。[6]

鉴别诊断列表

多发性软骨内瘤病
软骨肉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软骨母细胞瘤

最终诊断

多发性软骨内瘤病

图像分析

手部X线片

icon
手部X线片

手部磁共振成像

icon
手部磁共振
icon
手部磁共振成像
icon
手部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