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0岁女性,主诉左膝疼痛及左腿灼热感,持续数周。临床检查结果正常。因怀疑关节内部紊乱,申请对其左膝进行MRI检查。
存在一个梭形的肿块样结构,位于腓肠肌外侧头与腘窝血管之间(图1、2、3)。向上它以一条薄薄的附着连接到股骨的后皮质。该结构在所有脉冲序列上的信号强度与肌肉相同。向下则与腓肠肌外侧头融合。腘窝血管并未受到压迫,而是穿过腓肠肌外侧头和该结构。以上所见提示腓肠肌外侧头的附加分叉。
存在少量关节内积液(图1a、3),以及髌骨前方少量软组织水肿(图1b、1c)。
人体中有众多附加肌肉。其中大部分无症状,通常在影像检查或手术过程中偶然发现 [1]。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肌肉变异的发现可能解释患者的症状,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1]。在膝关节区域,骨骼肌的变异可能导致腘动脉走行异常,并可能引起腘动脉受压综合征的症状 [2][fig.4]。在影像检查过程中,应仔细评估附加肌肉,因为它可能压迫腘窝部位的神经血管结构并产生症状 [3]。MR 血管造影可显示血管受压 [4]。结合常规 MRI 与 MR 血管造影可避免不成功且主要是不必要的血管成形术 [4]。
在我们的病例中,这名年轻女性在体力活动后出现膝痛及同侧下肢的间歇性跛行。休息并抬高患肢后,症状得到缓解。MRI 显示腓肠肌外侧头存在一个附加分裂,但并未压迫到腘动脉血管。由于无法将患者的症状归因于这些发现,因此建议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进行随访。
腓肠肌外侧头的附加分裂
本例患者为20岁女性,主诉左膝疼痛及小腿灼热感。MRI检查显示:在左膝后侧,腓肠肌外侧头(LG)出现一条附加肌束,呈与主肌腹平行的走行趋势。根据图像所示,未见明显血管或神经受压表现,腘窝血管走行及信号未见异常。膝关节其它内部结构(半月板、韧带、骨质)信号基本正常,未发现明显撕裂、骨折或软组织肿胀征象。
综合患者年龄、症状及MRI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附加的腓肠肌外侧头肌腹变异,当前并无腘动脉或其他神经血管受压的征象。鉴于患者症状不重,且未表现出典型的动脉受压或缺血体征,建议以保守治疗和随访观察为主。
1. 保守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减少或避免可能诱发疼痛或灼热感的高强度活动;在疼痛急性发作时,可配合局部冰敷或温热理疗以缓解症状;若疼痛明显,可考虑短期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进行镇痛消炎。
2. 物理治疗:包括局部按摩、肌肉拉伸、肌力训练等,以减少局部软组织张力,增强下肢肌力与稳定性。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拉伸或动作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3. 康复/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示例):
4. 随访及观察:定期复诊,若出现疼痛加重或下肢麻木、血供异常等类似腘动脉受压的症状,应及时检查,与血管外科或肌肉骨骼领域专科医生进一步会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依据提供的检查与临床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建议。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请及时就医。
腓肠肌外侧头的附加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