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跗舟骨骨坏死

临床病例 26.10.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9 岁,男性
作者: María Luisa Nieto Morales, Víctor Vázquez Sánchez, Adán Bello Báez, Cristina Lorenzo Dorta, Daniel Eiroa, Nimar Núñez Vil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9岁的男性,无既往外伤史,主诉右踝和足内侧疼痛,行走时加重,并伴有行走困难。体格检查显示足内侧弓塌陷。骨科医生建议进行X线检查。

影像学表现

本患者接受了负重X线检查(前后位和侧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结果显示舟状骨呈逗号状且向内侧突出,并在侧位片中可见舟状骨宽度减小。还可见双侧舟状骨边缘不规则及硬化,同时在距舟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两只足均显示类似的检查结果。
MRI显示在T1加权像上舟状骨骨髓信号减低,而在液体敏感序列(T2和PD序列)上信号增高。所有这些发现均强烈提示存在骨髓水肿。

病情讨论

自发性成人跗舟骨坏死称为Müller-Weiss综合征,它不同于Köhler病,后者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跗舟骨骨软骨病 [1]
Müller-Weiss综合征被认为是由于过度的机械应力(压缩和张力)影响了骨骼的血供而形成的 [1, 2]。由于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并且有营养不良致病的理论提出,建议同时询问患者童年时期的营养缺乏、第三个十年前牙齿脱落、内分泌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3, 8]。
该病常见于女性,并且具有双侧性分布。而Köhler病发生在儿童时期,往往呈单侧表现 [4]。

X线可见正位片上呈逗号状或楔形的舟状骨,这与由外侧挤压导致舟状骨外侧部分畸形和塌陷相对应。也可见不规则、硬化、骨折和碎裂等表现 [4, 5]。常伴有距下关节内翻,同时距骨头向外侧移位,使舟状骨外侧半部分与外侧楔骨相互挤压。第一跖骨过短也会加剧这种异常的受力分布 [3]。
CT上可见与普通X线相似的表现,并且CT有助于精确定位碎裂部位,这在常规X线中可能较难发现 [5]。
MR特征表现为T1加权像上舟状骨信号强度均匀降低 [5]。STIR/PD脂肪抑制序列则可显示骨髓水肿和小关节积液(若存在)。诊断通常不需要使用静脉对比剂。MR的主要优势是在显示早期病变方面比X线和平扫CT更敏感。
Müller-Weiss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包括神经性关节病、痛风、风湿性疾病、骨折及创伤后病变、软骨下病变、医源性手术、非典型副舟骨等 [5, 6]。

Müller-Weiss综合征的治疗通常包括非负重石膏固定以及口服抗炎和镇痛药物 [7]。
当在正确的矫形及康复治疗后仍持续疼痛和功能障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6]。目前对于Müller-Weiss综合征的合适手术方式尚无统一共识。
已应用的多种外科技术包括:舟状骨穿针、切除背侧突出的碎片、距舟关节融合、舟楔关节融合、距舟楔关节融合等。

鉴别诊断列表

穆勒-魏斯综合征
神经病性关节病(夏科足)
骨折及创伤后病症
痛风
风湿性病症
骨软骨病变

最终诊断

穆勒-魏斯综合征

图像分析

双足普通X线片

icon
双足普通X线片
icon
双足的普通X线片
icon
双足的普通X线片

CT检查

icon
CT检查
icon
CT检查
icon
CT检查

右足的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足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脚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足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