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类风湿结节 - MRI特征

临床病例 02.11.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6岁,女性
作者: Parveen Sulthana M, Saravana Kumar S, Malathi V, Sekhar K.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6岁女性患者,一个月来出现左足内侧肿胀和疼痛。无外伤或发热史。她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多年并正在接受治疗。

影像学表现

在足内侧第一跗跖关节下方靠内侧的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一个小结节状病灶,T1 加权像信号减低,T2 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T2 加权像上可见中心小囊性区域,并伴有轻度周围水肿。跟骨下方的足跟垫内可见局灶性炎症区,STIR 呈高信号,几乎延伸至皮肤表面。在外踝远端、跟骨、距骨以及内侧和中间楔骨的关节周围可见多处骨质侵蚀。可见前足外翻畸形。肌腱外观正常。

病情讨论

皮下类风湿结节是一种肉芽肿性结节,见于约2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它们常出现在关节、肘部和手指旁的骨突起与伸侧表面,以及前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枕部、背部、足跟和其他区域的受压部位。只有1%的病例发生在足部,通常位于跖骨头区域下方。它通常与类风湿因子呈血清阳性相关 [1]。
类风湿结节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组织学上,类风湿结节由三个区域构成:中心坏死的内层、中间细胞栅栏样区以及外层肉芽肿区域,内有血管周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
它们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环形肉芽肿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 [1]。
这些结节质地坚实、无压痛且可活动,大小从2毫米到5厘米不等。少见情况下可能发生溃疡并导致疼痛 [1]。
类风湿结节的MR成像特征多样且无特异性。它们最常呈现界限不清的结节样病变,在T1W上与肌肉等信号,在T2W上则呈异质性中高信号。这些结节可表现为实性并在对比增强时出现均匀强化,或表现为囊性并出现周边环形强化。有时还可见中心坏死所致的异质性强化 [3, 4, 5]。
类风湿关节炎的其他标志性表现,如骨侵蚀和滑膜炎,为诊断这些软组织结节提供了线索 [6]。
超声通常可见皮下平面内均质的低回声病灶;在伴有中心坏死的结节中,可见中央相对的低回声区域 [7]。我们患者的超声检查显示足部皮下平面内一个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病灶,其中包含中心高回声区。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跖腱膜纤维瘤、腱鞘囊肿、痛风石、伴脓肿的蜂窝组织炎、增殖性筋膜炎、淋巴瘤或肉瘤 [3]。跖腱膜纤维瘤通常发生在跖筋膜沿线,在T1W和T2W图像上呈与骨骼肌相当的低或等信号。痛风石通常在T1W上呈低信号,在T2W上呈中等信号,并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的其他特征。
我们患者结节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符合慢性炎症性病变的特征。

鉴别诊断列表

足部类风湿结节。
足底纤维瘤病
痛风石

最终诊断

足部类风湿性结节

图像分析

足部冠状位T1加权MRI图像

icon
足部冠状位T1加权MRI图像
icon
足部冠状位 T1 加权 MRI 图像

冠状位STIR磁共振成像

icon
冠状位 STIR 磁共振图像
icon
冠状位STIR磁共振图像

矢状位STIR MR图像

icon
矢状位 STIR 磁共振图像

矢状位 T1 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矢状位T1加权磁共振图像

细胞学

icon
细胞学
icon
细胞学

足部超声检查

icon
足部超声检查
icon
足部超声检查
icon
足部超声检查

冠状位 T1 加权和 STIR 磁共振图像

icon
冠状位 T1 加权和 STIR 磁共振图像
icon
冠状位 T1 加权和 STIR 磁共振图像

轴位 STIR 和 T2W 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STIR和T2加权MRI图像
icon
轴位STIR和T2W磁共振图像

轴向T1加权和STIR磁共振图像

icon
轴位T1加权和STIR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 T1W 及 STIR 磁共振图像

轴向T1W和STIR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 T1W 和 STIR 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T1加权和STIR磁共振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