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表皮囊肿

临床病例 25.11.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5岁,女性
作者: Bello Baez Adán, Nieto Morales Maria Luisa, Melgar Villaplana Leticia, Cavada Laza Arsenio, Eiroa Daniel, Benitez Rivero Sonia, Vázquez Sánchez Víctor, Nuñez Maria pilar, Reboso Luis Enriqu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35岁的女性患者因大脚趾肿胀、发红、疼痛来到急诊科就诊。该患者由于嵌甲曾多次在该趾进行手术;最后一次手术发生在1年前。

影像学表现

平片显示拇趾远节指骨内有一个膨胀性、偏心的透亮性病灶,边缘硬化且界限清晰,并存在骨皮质缺损。侧位片可见指骨背侧有“挖蚀”现象,提示可能因邻近软组织造成的重塑。在MRI上,该病灶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在T1加权像上为中等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上为中等至高信号强度。增强后MRI显示病灶周边强化,DWI-ADC序列显示病灶中心弥散受限,可能由于其富含角蛋白所致,组织学检查证实了这一点。

病情讨论

表皮囊肿是由表皮细胞在真皮内异位增殖引起的良性囊性病变。与其皮内或皮下的对应病变相比,骨内表皮囊肿较为罕见。它们通常位于甲下 [1, 2]。表皮囊肿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如本例所示,反复在该部位进行手术可能导致表皮囊肿被“困”在骨组织内。骨内表皮囊肿通常表现为具有膨胀性的溶骨性病变,在超声和X射线检查中会因其相对低回声和透亮性质而类似于囊肿。在MRI上,其T1序列信号通常为低信号或中度信号,这是由于其含有高水平角蛋白和胆固醇;而在T2加权成像上信号通常较高或中等,具体取决于其中所含水分的总量。可能会观察到弥散受限(DWI-ADC),这很可能与其中的高角蛋白含量有关。骨内表皮囊肿的典型特征是静脉注射钆剂后出现周边强化,这是由于病变内部缺乏血管以及存在周缘血管包膜 [1]。 在本例中,骨髓炎是主要的鉴别诊断,但缺乏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低PCR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了此诊断的可能。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和单纯骨囊肿在X射线片上可能与我们的病变非常相似,但它们不存在弥散受限。在ABC中,可见病灶内液-液平面。巨细胞瘤和内生软骨瘤在平片上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但它们在MRI上具有不同的强化模式(内生软骨瘤为分隔样强化,巨细胞瘤为均匀的中心强化)。该病灶已被切除,并在手术后经组织学证实。

鉴别诊断列表

骨内表皮样囊肿
软骨瘤
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单纯性骨囊肿
骨髓炎

最终诊断

骨内表皮样囊肿

图像分析

X射线图像,前后位和侧位视图。

icon
X线影像,前后位和侧位
icon
X线图像,前后位(AP)和侧位视图

组织学

icon
组织学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