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三岁的儿童在室内游乐场玩滑梯时意外跌落(无人目击),导致左肘部闭合性损伤。检查显示肘部畸形、触痛,处于伸展位,并出现弥漫性肿胀。进一步对事发情况进行评估后,排除了非意外伤害的可能性。
桡骨轴线与骨化的肱骨小头对齐。骺、桡骨和尺骨向后内侧移位。
远端肱骨骺分离 (DHPS) 是一种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损伤,通常由对肘关节的钝性创伤引起。该损伤与非意外性伤害的关联性很高(可达 50% [1])。因此,对于评估受伤儿童的临床医生而言,牢记这一诊断十分重要。该损伤也可由于从高处坠落或肘关节的旋转力量所致。
这种损伤常被误认为是肘关节脱位,而肘关节脱位在所有儿童肘部损伤中仅占 3-6% [2]。DHPS 在影像学上表现较为隐匿,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桡骨轴线与肱骨小头对齐,从而排除了鹰嘴-滑车关节脱位的可能。骺、桡骨和尺骨向后内侧移位,这可能是在尚未骨化的小儿肱骨小头中唯一可见的特征。
前后位、侧位和斜位片可以用于评估损伤的性质。但在幼儿中,获得理想的平片成像可能存在挑战。如果诊断存在疑问,可能需要进行静态或动态影像检查,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
这种损伤的治疗为闭合复位和内固定,理想情况下应在伤者就诊急诊科后四小时内完成。该骨折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由于与非意外性伤害的关联度较高,识别这种损伤非常重要。及早诊断有助于儿童获得更好的预后,因为生长异常可能是该骺板损伤的并发症。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根据提供的左肘部X线片,影像上可见肱骨远端骺线与骨干分离迹象。肘关节周围肿胀明显,主要变化集中在肱骨远端近骺部。桡骨与尺骨在侧位片可见向后内侧略有偏移;值得注意的是桡骨与肱骨小头(尚未完全骨化)在部分角度上仍存在解剖对线关系,提示此处并非简单的肘关节脱位。软组织肿胀与周围组织影较为弥散。另外,由于患者年龄较小,骨化中心尚不完全,因此在影像辨识方面须高度重视对骺线分离或骨折线的细微观察。
上述鉴别诊断主要基于幼儿常见肘关节创伤类型及X线表现的差异。考虑到患儿年龄、防御能力不足及肘关节骨化中心发育程度较低,骺线分离往往是主要考虑之一。
综合患者三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外伤机制(自高处滑梯跌落)、影像学表现(肱骨远端骺板处分离,桡骨及尺骨远端整体后内侧移位),最有可能的诊断为:肱骨远端骺分离(Distal Humerus Physeal Separation, DHPS)。
在患儿处于学龄前阶段,康复最主要的目标是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肌力,必要时在骨折愈合后可给予简单的功能性训练。由于小儿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应兼顾生长板的保护与关节功能锻炼的平衡。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幼儿对疼痛的主观反应,定期复查影像学变化,并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或骨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