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活动受限

临床病例 24.03.201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4岁,男性
作者: Zeid A-Ani, David Temperley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64 岁男性,表现为左前臂活动受限,既往有远期外伤史。他在约 1 年前打高尔夫球时,用球杆击中树桩受伤。

影像学表现

图1. 左前臂正位放射学影像显示在尺骨的桡侧面与桡骨的尺侧面近端,存在界限清晰的骨化区。

图2. 左前臂轴位未增强CT扫描显示与尺骨桡侧面相关的界限清晰的骨化区。未见骨皮质破坏或明显相关的软组织肿块。

图3. 左前臂冠状位质子密度MR显示在尺骨桡侧面出现低信号结构的骨化区(箭头所示)。注意骨间膜的中央束(箭)。未见骨髓或软组织水肿,也未见软组织肿块。

病情讨论

诊断为创伤性骨间膜异位骨化(IMHO)。

骨间膜是一层位于桡骨与尺骨之间的薄而宽的纤维组织,分隔前臂的前后肌室。它在维持前臂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部分前臂肌肉的附着点,并将来自桡骨的应力传递到尺骨[1]。骨间膜由以下部分组成:远端的薄膜、位于前臂中段水平的明显中央束以及由近端起自桡骨、远端附着于尺骨的数条附加纤维,此外在前臂近端还有一条背侧斜束,起自尺骨并远端止于桡骨。对骨间膜功能最为重要的是中央束[2]。

在约2%的前臂损伤中会出现IMHO,这种情况可能造成明显的旋前和旋后受限,尤其当存在桡骨与尺骨间完全骨性连接时[3]。评估诊断时,需要结合前臂创伤史、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所见。通常在检查中可见旋前-旋后活动受限[3, 4]。我们的患者在就诊时仅剩5度的固定旋后位。

放射学与CT检查对于检测异位骨化的骨性组织都较为敏感。CT能在放射学显示之前发现更早期的细微钙化,可能在伤后10-14天即可见到。更早期的影像可能仅见到损伤处的软组织包块,而尚未出现任何骨化,从而易与其他诊断混淆。随访影像将会显示异位骨化逐渐成熟,形成周边皮质及中心脂髓[5]。
MRI可帮助评估伴随的骨髓信号变化或软组织成分(如在骨软骨瘤中所见的软骨帽)。在超声上确立诊断可能具有挑战性,但如发现与骨质相关的明显后方声影,应提示进一步行放射学检查。

由于IMHO常紧贴骨面伸展,因此可能与骨旁骨肉瘤相似。然而,骨旁骨肉瘤通常表现为从骨膜表面开始并扩展至邻近软组织的高密度钙化肿块[6]。

治疗取决于症状程度。对于本例患者,由于活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进行了异位骨化的手术切除,术后可旋后80度。对于有高复发风险的病例,可考虑进行辅助放疗[3]。

鉴别诊断列表

骨间膜创伤性异位骨化
旁骨性骨肉瘤
骨软骨瘤

最终诊断

骨间膜创伤性异位骨化

图像分析

左前臂X线片

icon
左前臂X线片

左前臂轴位平扫CT

icon
左前臂轴位平扫CT

左前臂氢质子密度磁共振

icon
左前臂质子密度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