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男孩摔倒在膝盖上。
伴随病例:21岁女性,事故后5个月出现膝关节伸展受限。
(Fig. 1-2) 冠状位和矢状位膝关节MR图像显示一处近期的、轻度移位的前胫骨棘骨折碎片,与完整的前交叉韧带(ACL)相连。
(Fig. 3-6) 伴随病例:一名21岁女性患者的平片和MR图像显示,一个远期未愈合的胫骨碎片,与完整的前交叉韧带相连。
前交叉韧带近端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后内侧表面,远端附着于胫骨的前髁间区。它在胫骨的附着部位范围较宽且呈扇形,位于胫骨前棘的稍外侧和前方 [1]。尽管前交叉韧带最常见的撕裂部位发生在其中央部位,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韧带从胫骨附着点处撕脱性骨折,这种情况在儿童比成人更常见,尤其发生在8至13岁的儿童[1-2]。由于韧带相对于正在发育的骨骼和骺板具有相对更大的强度,这类损伤在骨骼未完全成熟的人群中更加多见[3]。在儿童中,此类损伤通常继发于关节过度屈曲和胫骨的内旋,且很少伴随其他韧带损伤[1-2]。
在常规X线片上,这类撕脱骨折可能不易识别,但在髁间切迹区域发现一小块骨片,且相邻胫骨隆起皮质不规则,提示存在供体部位,通常是此类损伤的常见征象。磁共振成像可用于确认碎片在胫骨上的起源位置,并评估其余韧带以及是否存在额外的损伤[2]。
准确识别这种损伤对于放射科医师至关重要。若诊断失败或延误,最终可能导致不愈合以及持续的临床症状,如伸膝受限或疼痛,以及前方不稳定性[4]。此外,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分型可能决定治疗方案。Meyers和McKeever的分型系统将胫骨棘骨折分为四亚型:轻微移位的碎片(I型)、碎片前方抬高(II型)、碎片与胫骨完全分离(III型和IV型)并伴有旋转成分或粉碎(IV型)。I型损伤采取保守治疗,而II–IV型损伤推荐关节镜检查,其中III和IV型需行内固定[5]。
总之,放射科医师应认识并正确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以便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并防止今后出现膝关节前方不稳定。
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基于患者 12 岁的年龄、跌倒致伤病史及影像学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 “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性骨折(ACL Avulsion Fracture)”。 该损伤在儿童中相对较常见,且与 hyperflexion 及内旋应力相关。
根据 Meyers 和 McKeever 分型,若骨折块移位较小(I 型或 II 型),可考虑保守治疗;移位明显(III 型或 IV 型),则需关节镜下手术或内固定,以稳定骨折块并保护韧带功能。
以下康复训练方案需在专科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并依据患者个人恢复情况灵活调整:
若存在骨质脆弱或其他内科情况(如心肺功能欠佳),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进一步减量或缩短训练时间,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及病史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就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联系专科医生或到医院复诊。
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