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肩部在近期创伤后出现疼痛
平片:肩锁关节间隙增宽,大于 8 mm,同时保持喙锁间隙小于 13 mm。
MR:矢状位 T2 和冠状位 STIR 图像显示上方肩锁韧带增厚并出现水肿信号。
肩锁关节(ACJ)是一种滑膜关节。锁骨远端与肩峰突相互衔接,中间有一块纤维软骨关节盘,并在其关节面上覆盖透明软骨。主要的关节稳定结构包括:三角肌和斜方肌(动态稳定)以及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和喙肩韧带(静态稳定)。 [1, 2]
喙锁韧带是ACJ的一项重要稳定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圆锥韧带(后内侧,呈三角形)和斜方韧带(前外侧,呈四边形)。肩锁韧带由上、下、前和后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上肩锁韧带是最坚固的部分,也被视为关节囊的增厚结构。它与三角肌和斜方肌纤维相融合。 [1, 2]
在正常的普通X线片(AP位)中,肩锁间距为1-3 mm,而喙锁间距为11-13 mm。当肩锁间距增宽超过7 mm和/或喙锁间距超过13 mm时提示肩锁关节不稳定。一些病例中可使用负重(应力)和双侧对比X线片进行辅助检查。MRI在常规X线片正常或结果不确定时能够显示韧带损伤,并可根据Rockwood分型对ACJ损伤进行更准确的分期。 [1, 2]
Rockwood分型是一种针对ACJ损伤的分级系统,会综合多种因素。ACJ损伤分为1至6级,这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1级和2级可采取保守治疗,而4至6级则倾向于手术治疗。对于3级损伤,治疗方案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 [3]
Grade 1: 肩锁韧带部分撕裂。
Grade 2: 肩锁韧带完全撕裂;喙锁韧带部分撕裂;关节囊破坏;三角肌和斜方肌纤维分离轻微;锁骨向上移位 < 50%。
Grade 3: 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完全撕裂;关节囊破坏;三角肌和斜方肌纤维明显分离;锁骨向上移位 100%。
Grade 4: 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完全撕裂;关节囊破坏;三角肌和斜方肌纤维明显分离;锁骨向后移位。
Grade 5: 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完全撕裂;关节囊破坏;三角肌和斜方肌纤维明显分离;锁骨向上移位 > 100%。
Grade 6: 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完全撕裂;关节囊破坏;三角肌和斜方肌纤维明显分离;锁骨向下移位。
肩锁关节损伤(I 级)
根据患者提供的右肩部X线平片及MRI图像,可见以下主要表现:
基于上述影像学表现及病史(外伤后右肩部疼痛),可考虑的潜在诊断包括:
综合患者外伤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肩锁关节明显增宽,喙锁距离处于正常高值,MRI提示韧带部分或完全撕裂),最符合的诊断为: 肩锁关节损伤,Rockwood分型中的第2级(AC韧带完全或近完全撕裂,CC韧带部分撕裂,锁骨上移不超过50%)。
鉴于喙锁距离尚在正常高限(12.8 mm)而无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且锁骨抬高并非极度明显,故较符合2级损伤特征。
康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与个体化的原则(FITT-VP原则),以保护损伤部位并逐步恢复关节功能和肌力:
如患者骨质情况欠佳或伴心肺功能较弱,应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指导下谨慎增加训练量并密切观察。若运动中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调整计划。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检查影像及病史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门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若有症状加重或不确定之处,请务必及时就医。
肩锁关节损伤(I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