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3岁的男孩在体育课跳高后,因左膝疼痛、肿胀来到我院急诊科。起跳时,他感觉到膝关节突然发出“啪”的一声,落地后无法负重。临床检查显示无法伸直膝关节。
侧位X线片显示软组织肿胀以及胫骨结节继发骨化中心生长板的增大(图1)。
随后进行了MRI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变范围。MRI证实胫骨结节继发骨化中心存在撕脱性骨折。生长板最大的间隙位于前外侧,测量为7毫米。在近端胫骨骺腹侧部分可见骨髓水肿,与病变延伸至股-胫关节间隙(图2)相一致。同时还观察到深层胫骨结节滑囊和髌腱下皮下滑囊内的出血性积液。
骨撕脱性骨折是由施加于韧带或肌腱的高能张力超过骨组织强度而引起的。在青少年中,骨骺板是最薄弱的环节;相较于成人,这样的张力会导致肌腱肌肉连接处损伤 [1]。由于骨骺板的软骨特性,撕脱性骨折通常发生于13-17岁的男孩。与髋关节或骨盆的撕脱性骨折相比,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并不常见 [2]。近端胫骨附骨骺的骨折占所有骨折的0.5%-3% [3]。
损伤机制被认为是膝关节在高能伸展的同时,小腿处于固定位置,如在跳跃运动中 [4]。
胫骨结节(TT)的撕脱性骨折根据修订后的Watson-Jones分型进行分类(Fig. 3)。Watson和Jones的原始分型将胫骨结节的撕脱性骨折分为三类 [5]。Ryu和Debenham又补充了第四类,即骨折延伸至近端胫骨骨骺。损伤程度与骨骺融合阶段相关 [6]。
普通X线片是确定骨折移位、粉碎程度和损伤范围的首要步骤 [1]。
虽然并非总是必须进行MRI检查,但MRI可能有助于明确骨及软组织异常的具体范围,并能更准确地对病变进行分型。在本例中,普通X线片显示TT的骨骺板增大。此外,MRI在近端胫骨骨骺的前部发现骨髓水肿,提示病变延伸至胫骨关节面。MRI检查后,该病变被分为II型骨折。
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取决于对病变的正确分期。如果移位明显或骨骺板呈粉碎性,建议采用手术方式 [7]。本例中骨骺板的最大间隙为7毫米,因此采用了手术修复,包括切开复位并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随后石膏固定6周。
随后在创伤发生5个月后进行的进一步随访显示一切正常。
TAKE HOME MESSAGE
虽然罕见,但对从事跳跃运动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应考虑到TT的撕脱性骨折。MRI可在病变的正确分期中发挥辅助作用。
胫骨结节附骺急性撕脱性骨折
患者左膝关节的X线片可见胫骨结节(Tibial Tubercle)区域骨质连续性中断,骨小梁中断以及局部骨皮质破坏,提示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存在。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尤其是胫骨结节前方区域。
MRI显示在胫骨近端前方可见高信号改变,反映局部骨髓水肿;胫骨结节部位软骨板(生长板)局部增宽,局部信号异常延伸至邻近骺板(骺部),提示撕脱骨折伴有一定程度的板障损伤。MRI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骨折线累及范围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
结合患者年龄(13岁)、外伤机制(跳高落地时膝关节强力伸膝受牵拉)、影像学表现(X线及MRI示胫骨结节撕脱骨折并延伸至近端胫骨骺)等因素,最可能的诊断为: 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符合Modified Watson-Jones II型。
根据当前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若移位明显或骨骺板粉碎风险增大,则需外科干预。本例患者骨折片最大移位达7mm,已进行手术治疗:
• 开放复位(Open Reduction)
• 内固定(Internal Fixation)使用皮质螺钉固定骨折块
• 术后石膏或支具固定,避免过度活动,通常需6周左右
在拆除石膏或支具后,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可参考FITT-VP原则(训练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进阶Volume和Progression)设计: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着重监测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度。如出现异常肿胀、明显疼痛或伸膝无力,应及时就医复查。若患者骨质较脆弱或存在其他合并症,需要个性化调整训练强度与内容。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精准评估和治疗。具体诊疗及康复方案应由有资质的骨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综合患者情况后做出。
胫骨结节附骺急性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