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已知患有Gitelman综合征的33岁女性患者,主诉右髋部疼痛已有6个月之久。
髋关节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股骨头出现轻微的无血管性坏死(AVN)病变,右侧股骨头有较大范围的无血管性坏死,伴有广泛的骨髓水肿及关节积液。高分辨率 T2* 图像可见右侧股骨头早期关节塌陷,表现为轻度扁平及球形丧失,与骨髓水肿相关,提示病变已进入较晚期。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图像还显示反应性滑膜炎。
A. Gitelman综合征(G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肾小管疾病,其特点是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镁血症和低钙尿症 [1]。
GS通常由位于16q13染色体上的SLC12A3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远曲小管中的噻嗪敏感转运蛋白(TSC),也称为Na-Cl转运蛋白(NCCT)[1, 2]。
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导致更多钠被输送到集合管,从而引起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并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水平升高会增加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并增加钾和氢离子的尿排泄 [2]。
B. GS的临床表现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出现,通常非常轻微,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对盐的渴望、肌肉骨骼系统异常(如痉挛、腕足痉挛、感觉异常、无力和疼痛)及全身症状(如疲劳、头晕、夜尿和烦渴)[1, 3]。更严重的症状,包括手足抽搐、横纹肌溶解、瘫痪以及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晕厥和心源性猝死也有报道 [3]。由于GS没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建议使用MRI对髋关节疼痛进行检查。
C. 简单的X线检查可能在GS患者中显示明显的软骨钙质沉着 [4]。MRI显示的结果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VN)相符(图1-6)。在AVN的早期(ARCO分期I),平片通常正常。MRI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具有诊断价值的低信号强度“带状”征象 [5]。在II期和III期时,X线可分别显示蛇形样的骨下硬化线和“新月征” [5]。MRI上出现骨髓水肿提示病变进入晚期并伴有关节面塌陷 [6]。对比增强图像可更好地显示滑膜炎和关节面变平,这是由于T1加权成像本身具有高信噪比,可采集更薄的切片。本例患者显示轻度塌陷(图4)和骨髓水肿(图1-3, 5, 6),符合ARCO IIIA期。
D. 对于早期出现塌陷的AVN,可采用限制负重直至临床改善,或进行腓骨血管化移植物手术作为关节保留的治疗方法 [5]。
E. GS并没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年轻人髋关节疼痛可能由髋关节短暂性骨质疏松、AVN以及撞击综合征等原因所致。通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并及时使用MRI可以实现对AVN的准确且早期诊断,从而有助于制订关节保留的治疗方案。
在患有GS的患者中发生髋关节缺血性坏死
本次影像(MRI)主要展示右侧髋关节区域。可见股骨头内局部信号异常,形态上表现为:
整体表现提示右侧股骨头局部坏死、轻度塌陷(与文献描述之ARCO阶段III期相符)。
结合患者的 Gitelman综合征 病史及影像学所见,可考虑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包括:
结合临床表现(髋部持续性疼痛)、既往Gitelman综合征病史以及MRI所见的股骨头坏死征象和轻度塌陷,最可能的最终诊断为:
“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III期(轻微塌陷)。”
如需更明确的诊断分期或手术评估,可结合症状严重程度、骨密度检测及进一步随访影像观察。
对于股骨头坏死(特别是在ARCO III期),治疗目标是延缓或避免关节面进一步塌陷,并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可考虑:
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与个体化原则(FITT-VP 原则):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影像学进展,评估塌陷是否加重;如疼痛或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复诊并考虑手术干预等相应措施。
本报告仅基于当前提供的有限信息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参考性分析,不可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临床诊断与治疗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验室检查和专科评估后综合决策。
在患有GS的患者中发生髋关节缺血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