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前肌疝——动态超声与磁共振成像

临床病例 28.06.202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4岁,男性
作者: Shrishail Adke, Ajith Varrio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4岁的男子在一年前打板球时左腿曾遭受钝性外伤。几个月后,他在小腿前侧出现了无痛性肿胀。该肿胀在站立和进行肌肉收缩时会增大。

影像学表现

左腿的超声显示覆盖胫前肌的回声筋膜存在一个6毫米的缺损(图1)。在动态检查(图2和4/视频)中,站立及强力背伸足部时,肌纤维通过肌筋膜缺损发生疝出;在仰卧位放松肌肉和分级加压时,该疝出可回纳。左腿的MRI(磁共振成像)显示筋膜存在缺损,并有胫前肌纤维向外突出(图3),且肌肉中无异常信号。

病情讨论

肌肉疝是一种疾病,指覆盖其上的筋膜出现缺损,进而导致肌纤维经此处突出。它常见于年轻人,如运动员、军人以及登山者[1]。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病因包括筋膜缺损或血管和神经穿通处成为潜在疝出的部位[2,3]。后天性病因通常是外伤所致,可能由于直接撞击或过度使用肌肉造成。医源性肌肉疝可见于为了重建手术而取皮瓣后[1]。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并导致肌肉肥大是一个危险因素。肌肉疝常见于小腿,极少见于大腿和上肢。最常累及的肌肉是胫前肌,也可见于腓骨长肌和短肌、伸指长肌、屈指长肌、小腿腓肠肌以及股直肌[1,3]。

诊断肌肉疝需要高度的临床警觉。肿胀通常无痛,且在肌肉收缩或站立时更明显。疼痛可能与肌肉水肿相关。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初步检查方式,它能明确诊断并排除常见的类似疾病。动态检查结合肌肉收缩与站立位的应用是其额外优势。超声下,筋膜表现为肌肉表面的薄回声带。在肌肉收缩时可发现筋膜缺损;而在放松时,筋膜局部可呈变薄并略有隆起,易被忽视[4]。并非在所有病例中都能观察到缺损[5]。诊断的关键在于肿胀处的筋膜局部隆起和变薄。超声中可见蘑菇样表现(肌肉向浅表凸出,筋膜缺损处较窄)和辐条状改变(筋膜缺损处对高回声脂肪隔有挤压的作用)。疝出的肌肉通常比周围正常肌肉回声更低[1]。磁共振成像能通过显示筋膜缺损来确认诊断。T2/PDFS序列上若见疝出肌肉的高信号提示肌肉水肿。采用快速成像进行动态检查可使缺损更明显[5]。

肌肉疝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和弹力袜支持[3]。手术治疗可通过筋膜切开术进行[1]。由于存在筋室综合征风险,修补缺损并不是首选[1]。

鉴别诊断列表

胫前肌疝
肌肉撕裂
血肿
肌肉疝

最终诊断

胫前肌疝

图像分析

没有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

icon
左腿在纵向切面超声检查中显示一个局部隆起(红色箭头),并可见覆盖 t 的筋膜抬高

没有检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英文文本。

icon
在小腿动态超声的轴向切面上,站立位肌肉收缩时(A)可见筋膜缺损伴肌肉疝(白色箭头)。放松并在仰卧位时(B),缺损和突起不太明显。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左腿 MRI 的非脂肪饱和 T2(A)序列和 T1(B)序列的轴向图像显示筋膜缺损(红色箭头),伴有胫骨前肌(星号)肌纤维的局灶性隆起。疝出的肌纤维内未见异常高信号。

(暂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视频:动态超声显示,左腿在肌肉放松且仰卧位(00:25)时未见缺损或疝出;在站立并进行肌肉收缩(00:48)时可观察到筋膜缺损并出现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