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巨细胞瘤

临床病例 28.12.201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5岁,女性
作者: Ainhoa Ovelar Ferrero, Marta Tirapu Tapiz, José Javier López Blasco, Alfredo López Cousillas, Jokin Zabalza Unzué, Natalia Álvarez de Eulate Leó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5岁女性主诉左侧腹股沟区疼痛。

影像学表现

在左侧髋臼发现了一处膨胀性区域性溶骨性病灶,具有较窄的过渡带并伴有骨皮质变薄。
在磁共振成像上,病灶在T1和T2加权像上主要呈现低信号。未见囊性成分或液-液平面。注射钆基对比剂后可见实质性强化。

病情讨论

骨巨细胞瘤(CGTB)是一种相对罕见、通常为良性的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甚至可转移至肺部。它们通常为单发 [1].
绝大多数病变发生在骨骺闭合后,通常见于20至50岁的年轻成年人 [1].
大多数肿瘤生长于长骨骨端,但也可能发生于扁骨及骨突 [2].
骨盆部位相对少见,其中以髋臼最常见 [3].
CGTB由大量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这些巨细胞均匀分布在表达RANKL的单核基质细胞增生中,RANKL在这些病变的发病机制中似乎起到重要作用。肿瘤中常可见出血区 [2].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边界清晰、无周围硬化的区片状溶骨性病灶,常伴有轻度骨膨胀。病灶通常紧贴关节面。更具侵袭性的特征可包括过渡区更宽、皮质变薄、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等。无基质钙化 [1].
影像学表现的侵袭程度与组织学并无相关性,也不能很好地预测局部复发或肺转移的风险。
在T2加权图像上,常可观察到低信号区域,这是由于含铁血黄素、纤维化或高细胞密度较多所致 [1].
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成分可能会产生液液平面,据报道约14%的病例可见 [4].
增强的实性成分有助于将继发ABC的CGTB与原发ABC区分开来 [1].
对于可切除的肿瘤,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通常推荐瘤腔内刮除术。结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使用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5, 6].
总之,当出现上述流行病学和影像学特征时,应将骨巨细胞瘤纳入骨盆溶骨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范围。

鉴别诊断列表

骨盆骨巨细胞瘤
骨纤维异常增生
淋巴瘤
转移瘤
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
软骨肉瘤

最终诊断

骨盆骨巨细胞瘤

图像分析

骨盆及双侧髋关节X线片

icon
骨盆及双侧髋关节X线片

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

icon
多层面CT冠状重建图像:

轴向MR图像:

icon
轴向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MR图像:

轴向FST1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轴向 FST1 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轴位脂肪抑制T1加权MR图像: